近日,北京海淀区学清路上的物美超市迎来了闭店调改,内部装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据物美员工透露,此次调改后的员工规模将达到200余人,且对年龄提出了35岁以下的要求,一些老员工将被重新分配至附近门店。为了迅速填补人力空缺,北京其他区域的物美人力部门也在积极支援招聘工作。
物美此番调改,不禁让人联想到近年来零售业掀起的一股“拜师”热潮。这股热潮的引领者,正是位于河南许昌的网红超市胖东来。从去年开始,包括永辉、步步高、中百集团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上市企业,纷纷扎堆“拜师”胖东来,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永辉超市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去年已有41家门店完成了胖东来式的调改。今年开年,永辉又宣布了首批20家门店的调改计划。数据显示,1月份胖东来调改店的员工利润分红已超过1000万元,部分门店一线员工月收入更是突破了8000元大关。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拜师”行动中,胖东来无疑是被捧上了神坛。然而,成为胖东来的学徒并不容易。以永辉为例,其在北京的首家调改门店,虽然挂满了“做北京最幸福超市”的标语,但在商品结构上仍与胖东来存在一定差距。门店内仅有少量胖东来自营产品,更多的是永辉自有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9月开始,胖东来调改商超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之前,步步高、永辉等超市的调改工作主要由胖东来抽调内部员工帮扶完成。而现在,这些商超需要派出一支团队前往胖东来学习,回来后自主调改。这一变化无疑增加了调改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永辉等商超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调改大潮中。它们不惜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对门店进行翻新、提升员工薪酬、调整商品结构等。在北京,即将有五家“胖东来”式超市亮相。这些超市在调改策略上基本一致,都旨在提升员工福利、优化商品结构、拓宽卖场通道等。
然而,调改背后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一位永辉调改店的员工透露,虽然调改后员工工资有所提升,但仍然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由于调改店工作量巨大,年轻人更能满足要求。同时,超市加强了对员工的考核力度,引入了“五色卡”考核体系,涵盖企业文化、员工仪态、商品标签等多个方面。这导致员工时常处于紧张状态,生怕被扣分影响奖金。
虽然调改后的超市在销量和年轻消费群体上有所增加,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自营产品是拉动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在这些商超需要靠自己摸索经验进行复制,减少了对胖东来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自营产品的相似性较高,一些消费者产生了混淆和不满的体验。
尽管如此,胖东来仍然是这些商超眼中的“救命稻草”。在连续亏损和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它们希望通过调改实现“逆天改命”。然而,调改的爆单效应能否持续、服务和产品质量能否跟上等问题仍然考验着这些商超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