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到来,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波新的政策红利。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携手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延续了此前的补贴措施,更是在力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乘用车领域,消费者报废旧车后,若选择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补贴;而对于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1.5万元的补贴。与2024年的政策相比,今年的补贴标准保持了一致性,但政策覆盖范围有所扩大,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也纳入了补贴范畴。
与此同时,关于2026年电动车购置税政策的调整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现行规定,从2026年起,我国电动车的购置税将从目前的0%上调至5%。这一变化标志着电动汽车市场的“零购置税”时代即将画上句号,并有望激发2025年的新能源车抢购热潮,使得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异常火爆。
此次以旧换新政策的核心变化,不仅体现在补贴力度的加码上,更在于覆盖范围的扩大。根据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报废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燃油车或2018年前注册的新能源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者,补贴额度提高到了2万元;而选择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则能享受1.5万元的补贴。尤为政策首次将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车纳入报废补贴范围,覆盖的车辆注册时间从2012年(汽油车)至2014年(柴油车),这一举措进一步释放了存量市场的巨大潜力。
据统计,目前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的市场保有量约为7000万辆,相较于国三及更早标准的1500万辆,市场空间有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2018年5月1日至年底期间,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数量累计达到了约103万辆。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政策对汽车市场增量的巨大撬动作用,将直接推动汽车零售额的增长。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汽车报废更新数量超过了290万辆,置换更新数量则超过了370万辆,由此带动了汽车销售额超过9200亿元。特别是在“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汽车以旧换新中换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超过了六成,显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在政策的影响下,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中低端市场受益于政策的倾斜,迎来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则凭借自身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实现了自然增长。购置税限额政策(免税额3万元)使得售价超过33.9万元的车型需要部分缴税,但这并未对高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造成太大影响。问界等品牌通过智能化和豪华配置的加持,巩固了市场份额,其售价超过40万元的车型在2024年实现了超过50%的销量增长。
农村市场也成为了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随着2025年农村客货邮融合政策的推动,6米以上客车的需求激增,而新能源车型因其运营成本低廉而备受青睐。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客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0.8%,其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提升到了35%。
然而,补贴政策在刺激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最为突出的就是需求透支问题。以过去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例,每当补贴政策即将退坡时,都会出现市场需求的提前释放现象。因此,如何在政策退坡后保持市场的稳定增长,成为了汽车行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