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超市“平价食堂”热,能否成为流量新引擎?

   时间:2025-02-20 22:24: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北京西南五环的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大润发超市内的一幕引人注目:中午时分,人流如织,其中大部分是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他们不约而同地涌向超市左侧的餐饮区。这一区域在去年10月经历了改造,从原本的熟食区转变为占地约200平方米的热闹食堂,能同时容纳80人就餐。每到午餐时段,座位总是迅速被占满,队伍排得长长的,成为超市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润发超市的这次改造,采用了联营模式,与莎莎供应链公司合作。超市提供场地和经营资质,而莎莎供应链则负责菜品原料、后厨运营以及菜品品质的把控。这种轻资产的合作模式,让大润发在无需承担过多运营压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餐饮业务带来的红利。食堂的招牌上醒目地写着“每日现做60多种产品”,涵盖午餐和晚餐,包括自助区和限量区,价格亲民,极具吸引力。

超市涉足餐饮,并非大润发一家。永辉超市推出了“永辉食堂”,盒马鲜生和七鲜生活超市也布局了现制餐饮业态。这一波“餐饮潮”更加注重快餐化、性价比和便民化,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和经济压力的催化。在经济新常态下,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精打细算成为主流,高端消费的疲软推动了低价经济的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快餐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6%,其中中式米饭快餐市场规模达到2513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国餐饮业近70%的市场份额。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中式快餐价格的接受区间普遍集中在20元左右,其中43.7%的消费者预算在20元以下,85.2%的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不超过30元。低价餐饮正在成为主流,而平价食堂模式正好契合了这一消费心理。

超市切入快餐赛道,看似简单卖饭,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争夺战。传统超市正面临客流流失、商品差异化竞争力减弱和门店运营成本攀升等多重压力。在电商价格战、餐厅降价竞争、山姆会员店稳步扩张以及即时配送平台持续补贴的背景下,超市需要通过餐饮业务重新吸引消费者。

与过去盒马、七鲜等新零售超市通过餐饮增强购物体验不同,现在的超市食堂模式更具独立性,直接提供餐食,成为吸引流量的新入口。相比传统快餐店,超市餐饮在成本和品类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外卖平台的抽成、配送费和打包费推高了外卖价格,而超市堂食餐饮则省去了配送环节,价格更加亲民,还能提供多样化的就餐选择。超市凭借规模优势,在租金、食材成本和人力成本上都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超市进军平价餐饮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运营中,超市需要权衡联营和自营两种模式。联营模式轻资产、低风险,但利润空间有限;自营模式虽然利润空间更大,但需要承担高昂的装修、设备采购、食材供应和人员招聘等成本。地段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如果超市位于居民区或写字楼附近,餐饮需求旺盛,模式更容易成功;但如果地处偏僻或以低价生鲜为主的社区超市,餐饮业务可能难以盈利。

餐饮业务对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食品加工、安全、卫生等环节复杂且严苛,任何细节疏漏都可能引发品牌危机。同时,餐饮的成本也不低,装修、设备、人员等都需要大量投入,而食材损耗、卫生管理、运营效率等问题更是考验精细化管理能力。因此,超市做餐饮需要在吸引客流和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它可以是解决流量困境的工具,但并非万能钥匙。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