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众多消费者已从观望态度转变为积极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一转变的一大驱动力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尤其是家用充电桩的普及,使得每公里的用电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是在公共快充桩充电,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也远低于传统燃油车。
然而,并非所有新能源汽车都能实现如此低廉的使用成本。以理想L8这款接近5.1米的中大型增程SUV为例,在电量耗尽后,其油耗相对较高,平均每公里成本约为0.72元,这一数字是纯电行驶成本的四倍。这一对比凸显了不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的差异。
有观点提出,若理想L8的纯电行驶费用要高于燃油费用,则第三方电价需高达2.8元每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不切实际。以兰州为例,当地尚未出现如此高昂的电价。更重要的是,若居民用电价格大幅上涨至每度2元以上,将对绝大多数普通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他们转向使用木柴、柴油等传统能源,这显然不是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看到的。
实际上,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尤其是风力、太阳能和潮汐发电设施。西北地区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数量不断增加,旨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电能普遍过剩,这也是夜间充电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过剩的电能,降低电价以吸引更多用户通过充电实现储能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尽管在某些地区,如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电价可能相对较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快充桩的充电费用也远低于燃油费用。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未来电价有望进一步降低。因此,消费者无需过于担心新能源汽车普及后电价上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