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春季,与我们地球上的春暖花开截然不同,它以一系列震撼的自然现象宣告着季节的更迭。2024年11月12日,这颗红色星球的北半球迎来了新的春天,而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我们揭开了火星春季的神秘面纱。
在火星的春季,冰川的崩裂如同地球上的雪崩,但更为惊人。2015年,MRO上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瞬间:一块长达20米的二氧化碳霜冻从悬崖峭壁上猛然坠落。这样的“雪崩”在火星春季屡见不鲜,因为火星上的冰主要以干冰形式存在,即固态二氧化碳。随着春季气温的上升,这些干冰会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导致冰层崩裂。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火星上的二氧化碳间歇泉。当阳光穿透火星表面的干冰层,加热下方的地面时,干冰会从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积聚,最终会形成爆炸性的喷泉,喷涌而出,携带的沙土在火星表面留下黑色的扇形痕迹。火星南半球拥有规模更大的间歇泉,预计在2025年12月,随着南半球春季的到来,这些间歇泉将进入活跃期。
当二氧化碳间歇泉周围的干冰在夏季完全消融后,火星上独特的“蜘蛛地貌”便显露无遗。这些地貌由放射状沟壑构成,从太空俯瞰,宛如巨大的蜘蛛网。有些“蜘蛛”的直径超过一公里,拥有数百条“腿”,且常常成群结队出现。尽管“蜘蛛地貌”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NASA科学家已通过模拟火星的温度和压力,成功重现了其形成过程。
火星春季的强风不仅雕琢出北极冰盖的螺旋图案,还重塑了火星上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的作用下逐渐移动,与地球上的沙丘相似。然而,在冬季,二氧化碳霜冻会沉积在沙丘顶部,将它们“固定”在原地。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和干冰的融化,这些沙丘再次在风的作用下开始迁移。
火星北极永久冰盖上的螺旋图案,是长期风蚀作用的杰作。螺旋图案中的深色部分实际上是深邃的峡谷,露出了下方的红色表面。其中,博雷阿莱峡谷尤为壮观,长达450公里,最深处达到2公里。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展示了火星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为我们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