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热潮后,哪些低位板块有望接棒领跑?

   时间:2025-02-21 12:28:5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股市场,每年1月至2月期间的传统春季躁动行情再度上演,2025年也不例外。据统计,过去25年间,上证综指在此期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高达64%,部分典型年份如2013年、2016年和2019年,春季行情持续时间约为2至3个月,上证综指涨幅甚至可达15%至30%。

本次春季行情自1月14日启动,截至2月18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5.18%,创业板指和科创综指则分别实现了10.09%和9.26%的涨幅。尽管从当前涨幅来看,本轮行情似乎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在行业层面,春季行情通常呈现出周期或成长风格先行,随后消费板块接力,而金融板块整体表现相对平淡的规律。观察领涨行业,可以发现,当宏观政策刺激成为主导因素时,地产、建材、煤炭、有色等周期板块往往表现优异,如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和2021年的疫后复苏。而若有显著的产业逻辑支撑,则相关产业会成为领涨先锋,例如2013年的互联网浪潮和2023年的AI主题。

就本轮行情而言,自1月14日以来,计算机和传媒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分别上涨28%和20.95%,显著领先于其他行业。通信和汽车行业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14.64%和13.41%。显然,计算机和传媒板块已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主线。

具体来看,计算机板块中的363只个股中,有9只实现了翻倍增长,48只涨幅超过50%。传媒板块虽然只有2只个股翻倍,但光线传媒的强劲表现,得益于《哪吒2》的票房大卖,带动了整个传媒板块的大涨。然而,传媒板块的行情主要依赖于个别龙头个股的带动,缺乏扩展性。相比之下,计算机板块,尤其是IT服务和软件开发子板块,成为本轮春季躁动行情的真正主线,翻倍股频现,赚钱效应显著,这背后与DeepSeek崛起后的AI应用主题逻辑紧密相关。

观察二级行业的涨跌幅情况,124个二级行业中,有14个行业涨幅超过20%。除了影视院线受到《哪吒2》的驱动外,其余行业大多与“AI+”概念相关。例如,看似与AI无关的黑色家电行业,实际上是因为龙头个股的“AI+机器人”概念而上涨。反之,涨幅垫底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食品饮料、建材、银行和公用事业等板块,这些行业与AI的关联度较低。

换句话说,本轮春季行情至今,“得AI者得天下”的趋势十分明显。在跷跷板效应下,那些难以蹭上AI热点的板块,大多表现平平,甚至不涨反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概念股表现强劲,但2024年前三季度,A股计算机和传媒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31.55%和32.9%,基本面并未企稳。这表明,本轮AI行情更多具有主题投资的属性,随着年报季的临近,后续可能面临业绩证伪的风险,因此对其短期行情的持续性应保持谨慎态度。

尽管如此,当前A股市场仍有许多行业估值处于低位,筹码结构清晰,具备买入价值。合理的投资策略是,从高估值的AI板块止盈,逢低买入消费和顺周期资产。那么,具体应该买入哪些行业呢?估值低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行情,关键在于是否有催化剂。

短期内,随着两会和年报季的临近,政策和业绩将成为核心催化剂。从业绩角度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综合、非银金融、电子等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靠前,均超过10个百分点。而房地产、钢铁、电力设备等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跌幅较大,均超过20个百分点。在业绩较好且近期涨幅较低的板块中,食品饮料、综合、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板块值得关注,随着年报的密集披露,这些板块有望受到业绩驱动的补涨行情。

从政策角度来看,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延后与国内“抢出口”效应的双重影响下,一季度经济数据回暖力度可能超预期,这降低了市场对短期货币宽松政策的期待。观察两会政策窗口,当前政策工具箱中最具落地确定性的选项已转向消费提振与新质生产力培育。鉴于新质生产力相关板块已在本轮行情中积累较大涨幅,而消费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其政策敏感度和估值修复空间更具吸引力。结合历史季节性规律,大消费板块在政策博弈窗口期通常表现出超额收益,因此建议关注食品饮料、智能家居以及文旅餐饮、社会服务等政策催化明确的细分赛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