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平线的故事中,剧情的反转如同过山车般惊心动魄。自去年10月底登陆港股市场以来,这家智能驾驶芯片企业经历了从万众瞩目到黯然失色的转变,股价一度跌破发行价3.99港元,市场对其前景普遍持悲观态度。彼时,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高昂的研发成本导致的巨额亏损,成为笼罩在地平线头上的两大阴云。据统计,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的累计亏损额已超过226亿元。
然而,春节后的市场风云突变,为地平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机。DeepSeek技术的横空出世,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大幅降低了智能驾驶的技术门槛和车端算力需求,首次证明了国产芯片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紧接着,比亚迪的一场震撼业界的智能驾驶发布会,更是将地平线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比亚迪的核心芯片供应商,地平线不仅借此机会大幅提升了市场关注度,其市场份额也有望得到稳步扩张。
受DeepSeek和比亚迪双重利好的推动,地平线的股价一路飙升,从1月初的最低点3.32港元涨至近8港元的高位,涨幅超过120%。与此同时,黑芝麻、文远知行等智能驾驶领域的同行也搭上了这趟快车,股价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地平线等智能驾驶企业已经完全摆脱了困境。
随着智能驾驶成为各大车企竞相突破的关键领域,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赛道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更令人担忧的是,头部车企自研芯片和智能驾驶系统的步伐正在加速,这无疑给地平线等第三方智能驾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事实上,春节后已有一些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陷入了困境,如融资至E轮的纵目科技陷入停摆,7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图森未来广州总部也人去楼空,进入解散清算流程。
然而,尽管前景看似光明,地平线等智能驾驶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随着车企自研芯片和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不断提升,第三方智能驾驶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窄;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已经从解决方案转向了以芯片为代表的硬件能力,这对地平线等企业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地平线已经开始探索与车企进行深度协同的新模式。通过开放硬件平台和工具链软件等资源,地平线让车企能够基于此进行自动驾驶数据的采集和算法训练,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这种深度协同的模式虽然与华为的“四界”相比仍有差距,但至少为地平线等智能驾驶企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出路。
除了与车企的深度协同外,地平线还在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从公司命名“地平线机器人”就可以看出,地平线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于机器人领域的企业。近年来,地平线推出了多款面向机器人的智能计算芯片和开发者套件等产品,为机器人开发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平线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有望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地平线仍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是与车企的深度协同还是布局机器人业务,都体现了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坚定决心和战略眼光。未来,地平线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佼佼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