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常州新能源链动上海,共绘“创新之火”点亮“实业之光”新篇章!

   时间:2025-02-21 13:34:1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月20日举办的2025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新春交流会上,常州市发布了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多项投资机遇,这些机遇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以及低空经济九大前沿领域。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与上海的合作不断深化。据统计,常州地区生产总值在2024年达到了10813.6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苏南第一、全国万亿城市第三。常州有超过90%的新能源进出口贸易是通过上海进行的,凸显了两地经济合作的紧密程度。

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尤为突出,已构建起“发储送用网”的产业闭环,形成了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目前,常州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8500亿元,整车年产量接近80万辆,正向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

在常州与上海的合作中,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成为重要亮点。例如,巴斯夫携手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溧阳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已在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巴斯夫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常州及当地企业的合作,加速技术突破。

常州与上海之间的交通物流联系也日益紧密。常州至上海芦潮港的海铁联运集装箱发送量持续增长,连续三年位列江苏第一。同时,常州成功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常泰长江大桥也将在今年建成通车,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地之间的经贸往来。

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常州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每四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出自常州,常州拥有近15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其中涉及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近20家。同时,常州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形成了以脑机接口、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在活动现场,常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详细解析了常州市“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的投资机遇,并表示将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同时,常州将抢抓由deepseek开源模型带来的行业风口,重点招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项目,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上海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建军在活动上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加速应用将助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常州智造”注入强劲动力。他认为,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有利于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提升常州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在活动周期间,共有30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折合人民币达308.1亿元,涉及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等多个领域。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常州全市将有265个项目开工,总投资额约882.8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常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