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游戏市场这片广袤的战场上,Steam以其无可撼动的地位,稳坐数字游戏分销的头把交椅已超过二十年。作为业界标杆,它几乎未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回溯往昔,众多游戏巨头曾试图通过自建平台来瓜分这块蛋糕。育碧、EA、Epic等纷纷摩拳擦掌,但无一能复制Steam的成功。时至今日,Steam依然在这一领域内独占鳌头。
提及这些挑战者中起点最高却跌落最惨的,不得不提亚马逊。这家1994年创立的电商与科技巨头,业务涵盖电商、云计算、人工智能、实体书店及影视等多个领域。尽管其电商平台和影视作品广为人知,但鲜有人知的是,亚马逊也曾涉足游戏分销领域。
近期,亚马逊前副总裁Ethan Evans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则分享,揭开了亚马逊与Steam昔日竞争的神秘面纱。这位在亚马逊效力超过十五年的老将,曾负责Twitch的商务运营及亚马逊的游戏业务。他透露,亚马逊在收购直播平台Twitch后,曾寄望于借此推动自家游戏平台的发展。然而,尽管直播已成为现代玩家了解游戏的重要渠道,但亚马逊的游戏平台并未因此受到热捧。
面对挫折,亚马逊并未止步。随后,它收购了Reflexive Entertainment,试图扩大市场份额,并推出了PC游戏商店及名为“Luna”的游戏流媒体服务。然而,这些努力并未能改写其失败的命运。尽管亚马逊的体量是Valve(V社)的数百倍,但在与Steam的较量中,它似乎束手无策。
Ethan Evans对亚马逊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我们低估了消费者选择Steam的真正原因。Steam不仅整合了商店、社交网络、游戏库和成就系统,而且用户体验极佳。在亚马逊,我们曾认为规模和可见度足以吸引客户,但我们忽视了用户习惯的力量。在大力推行新方案前,我们从未仔细验证过我们的假设。事实上,玩家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们不会轻易因为新平台的出现就转而投奔。”
Ethan Evans的这番话,实际上也道出了所有试图挑战Steam的游戏平台的共同困境。尽管这些后来者各有千秋,但它们难以改变玩家二十多年来养成的游戏习惯。即便是自2018年起,通过赠送数亿份游戏来吸引用户的Epic,也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
Steam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用户粘性,一方面得益于其卓越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不断进取的精神。除了Ethan Evans提到的功能外,Steam还能识别中文游戏名、允许玩家自由打分,并让普通玩家能够直观地了解一款游戏的品质。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却是其他平台多年努力也难以企及的。
截至目前,Steam的最高同时在线玩家数已突破3700万大关。随着运营时间的不断延长,其他平台想要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渺茫。
不知各位玩家,最初是因何缘由选择了Steam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