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阿里财报亮眼,重回正轨?“聚焦主业+AI”能否带来新春天?

   时间:2025-02-21 19:17:4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阿里巴巴最新一季的财报发布前夕,市场弥漫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情绪。年初以来,阿里巴巴的股价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动下,如AI领域的布局、与苹果的合作以及民企座谈会的召开等,已经累计上涨了50%。然而,投资者们心中仍有一丝隐忧:如果财报业绩未能达到预期,这股涨势恐难以为继。

然而,2月20日晚间,随着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的揭晓,市场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阿里巴巴美股股价在盘中一度飙升近15%,最高触及144.51美元,创下自2022年1月以来的新高,最终收盘价为135.97美元,涨幅达到8.09%。

这份财报的确亮点频现:截至2024年12月的这一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是近四个季度中增速最高的一季;净利润更是高达464.34亿元,同比增长了惊人的333%。经调整EBITA(反映真实业务经营情况)同比增长4%,达到548.53亿元;自由现金流为390.2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但这主要是由于云计算和物流建设的资本开支增加所致。

不过,深入分析财报后不难发现,阿里巴巴这一季度的表现虽然亮眼,但并未完全超出市场预期。真正让市场兴奋不已的是,这份财报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阿里巴巴终于重回正轨。在历经监管压力和挑战后,阿里巴巴通过剥离银泰、大润发等非核心资产,近一年来聚焦电商和云计算主业的战略初见成效。

“聚焦主业+AI驱动”的战略在本季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核心商业板块保持稳定,而国际商业和云智能板块则成为推动阿里巴巴前进的两大新引擎。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讲述的AI新故事,终于开始获得市场的认可。

然而,在亮丽的财报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阿里巴巴本季度的利润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务操作而非业务层面的实质性改善。去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通过出售银泰和大润发等线下零售业务,释放了大量利润。投资收益、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等因素也对净利润的增长贡献颇大。

从业务板块来看,淘天集团在本季度为阿里巴巴贡献了约10亿的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管理收入的同比增长和佣金率的提高。然而,直营收入(如天猫超市等)的连续下滑,反映出高客单价商品销售乏力的问题。对于淘天来说,如何在抖音和拼多多的竞争压力下保持市场份额,同时实现收入增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电商基本盘保持稳定的同时,云智能和国际商业板块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新增长点。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317亿元。AI相关产品的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开源模型Qwen家族衍生出超过9万个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AI模型生态。国际商业板块的收入同比增长32%,达到378亿元,成为阿里巴巴所有业务集团中增长最快的“火车头”。

然而,国际商业板块的快速增长是以烧钱为代价的。速卖通在欧洲市场的Choice模式虽然订单量节节攀升,但整个国际商业板块的亏损也同比扩大了57%,达到50亿元人民币。在东南亚市场,Lazada则通过社交裂变和小额补贴等策略渗透下沉市场,巩固市场份额,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烧钱压力。

除了核心电商和云计算业务外,阿里巴巴还有两块盈利的业务:菜鸟和高德。然而,菜鸟本季度的表现并不乐观,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相比之下,高德凭借高达8.45亿的月活用户,在流量生意上做得风生水起,首次实现盈利,成为众多非核心业务中最耀眼的明星。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管理层表示,未来三年将持续加大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同时,阿里巴巴还将利用人工智能改造现有业务,提升经营效率。

从这份财报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已经度过了低谷期,正朝着更加稳健和聚焦的方向发展。虽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内电商市场的竞争压力、国际业务的合规风险和烧钱压力、云计算技术的商业化突破等,但阿里巴巴已经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势和坚定的决心。

对于员工和投资者来说,阿里巴巴的这份财报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只要能够稳住电商基本盘,等待国际业务扭亏为盈,同时凭借AI技术实现云计算业务的弯道超车,阿里巴巴或许真的还能迎来“第二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