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在春节后的业绩表现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不仅独家支持了春晚,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2月20日,阿里巴巴公布的2024年12月季度业绩显示,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28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调整后EBITDA为620.5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333%。
在这份亮眼的财报中,阿里云的业绩尤为突出,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本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一季度几乎翻倍。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相关产品的推动,特别是公共云收入的增加,AI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自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兼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以来,阿里云的战略转型已持续一年多,如今终于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认可。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云+AI的战略,即通过AI的广泛应用带动云服务的增长。企业客户在使用阿里通义大模型后,往往会继续采购阿里云的云产品,这一逻辑与互联网行业催生云计算行业的发展相似。
然而,云+AI战略的内部构成并不简单。阿里云选择了开源自研大模型的路径,成为全球唯一一家积极研发先进AI模型并全方位开源的云计算厂商。这一决策在一年多前并非共识,但DeepSeek V3&R1的成功让全球看到了开源大模型的潜力。阿里云坚信,无论大模型是否开源,只要大模型得到普及,云服务的收入都将有显著增长。
在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表示,现在各家公司之间大模型的差异化正在逐渐缩窄,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异化也越来越不明显。他认为这样的现状反而有利于云计算公司,因为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的模型,最终大部分都需要托管在云计算网络上。因此,阿里云有着明确的商业模式,即依托云计算网络提供AI基础设施。
过去一年,阿里云的营收情况实现了U型反弹,季度增速从3%左右迅速提升至本季度的13%,季度收入从255亿元增长至317亿元。同时,阿里云对外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11%,在近几个季度保持稳定盈利,经调整后EBITA利润率约为10%左右,成为中国唯一保持稳定盈利的云计算服务商。
本季度财报尚未计入DeepSeek开源后的积极影响,但据吴泳铭透露,春节后阿里巴巴已经观察到推理需求的爆发。新增客户需求中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都是推理需求,这将推动客户基数、使用场景、应用行业的迅速扩大,并提升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整体利润率。
阿里云的目标是成为最重要的AI基础设施之一,云和AI的深度结合将在未来的云计算网络上成为输出AI智能的主要力量。阿里巴巴判断,未来90%的token将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并输出。因此,阿里巴巴推出了史无前例的资本开支计划,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在更远的未来,阿里巴巴的AI战略是追求AGI(通用人工智能)。吴泳铭认为,这可能是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AGI将远远超过现在可见的任何一个应用场景,其商业价值将有可能影响或替代现在50%左右的GDP构成。阿里巴巴集团各应用正在加速深度应用AI,例如淘天AI驱动的营销工具、1688面向商家的AI产品免费化、夸克AI助手的升级等。
与此同时,阿里云继续推进大模型开源的战略,即将推出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Qwen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模型之一,在Hugging Face上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90000个。DeepSeek热潮之后,阿里巴巴和阿里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吴泳铭操盘的AI战略兑现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阿里云也迈入了新的上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