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集团携手华为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两大巨头将在产品、制造、供应链及销售服务等多维度实现战略协同,同时也引发了行业对上汽乘用车板块人才需求的关注。2月21日,上汽乘用车官方宣布启动大规模招聘,旨在集结行业精英,共同推进与华为合作项目。招聘岗位覆盖产品规划、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以及综合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特别是整车产品负责人、产品经理及项目负责人等要职,吸引了众多业界目光。
与此同时,在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也传来捷报。比亚迪印度分公司与合作伙伴OGL公司签署了包含K9、C9、K7在内的2000台电动巴士底盘订单,并在此前订单基础上追加了50台K7及275台K9底盘,总计达到2325台。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比亚迪在印度电动巴士市场的领先地位,截至1月底,已有超过2300台搭载比亚迪底盘的巴士在印度35个城市投入运营,市场份额高达24%。
长城汽车则在资本布局上迈出重要一步,宣布其间接全资子公司诺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斥资379.22万元,收购稳晟科技持有的无锡芯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交易完成后,诺博科技将成为无锡芯动的主要股东,此举不仅有助于长城汽车加强芯片供应链的控制力,也标志着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又一深入探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稳晟科技由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接控制,此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近期遭遇了一起小插曲,其沈阳一家换电站的顶部照明灯具发生火灾。尽管事故未涉及电池和机械结构,也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财产损失,但蔚来迅速响应,向受损用户致歉并提供代步车服务,同时承诺全额承担用户车辆损失,展现了企业的责任感。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了业界对于电动汽车设施安全性的重视。
理想汽车则在智能驾驶技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宣布今年所有新车将标配激光雷达传感器,这一变化将覆盖增程改款车型及纯电系列,标志着理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全面升级。此前,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配置分为搭载激光雷达的AD Max与不搭载激光雷达的AD Pro两种方案,此次调整无疑将提升整体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极越品牌在用户体验方面传来好消息,第二批用户定金退款工作已正式启动,截至2月21日,已有部分用户完成退款流程。同时,极越也在加速充电桩的安装工作,首批100名用户的充电桩安装事宜已协商完毕,最快将于本周末开始上门安装,为用户的充电便利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际市场上,雷诺集团CEO卢卡·德·梅奥在近期采访中并未排除重返俄罗斯市场的可能性,尽管雷诺已于去年以象征性价格出售了俄罗斯业务,但仍保留了回购股权的选择权。这一表态引发了业界对于雷诺未来战略走向的猜测。
特斯拉则在美国市场宣布召回37.6万辆2023款Model 3和Model Y车型,原因是部分车辆的电子助力转向辅助系统可能存在软件缺陷,可能导致动力转向辅助功能失效。特斯拉已通过OTA软件更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强调未发生相关事故,展现了其对产品安全的积极应对态度。
鸿海集团也在寻求与本田、日产及三菱汽车建立合作框架,这一潜在合作将进一步拓展鸿海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版图。不过,对于日本拟邀请特斯拉投资日产汽车的传闻,特斯拉前董事水野弘道已公开否认参与此事,并表达了对特斯拉是否对日产工厂有兴趣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