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东风汽车领跑智能化电动化,强化创新产业链布局新篇章

   时间:2025-02-22 12:55:4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春的浪潮中,东风汽车以一系列创新突破,引领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新纪元。2月14日,岚图汽车率先发布了深度融合DeepSeek技术的知音逍遥座舱OTA 2.0版本,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同日,东风奕派eπ008全新六座Ultra版也正式启动了交付流程。紧接着,2月15日,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气候“智焓”热管理系统成功通过验收,为车辆的极端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坚实保障。而2月17日,岚图汽车更是宣布,全品类车型将在2025年全面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其智能化布局。

东风汽车在电动化领域的进展同样令人瞩目。今年1月15日,面向49吨重卡的400kW燃料电池堆正式发布,这一突破性技术使得整车百公里氢耗降低了24.5%。截至目前,东风汽车在氢能领域已拥有830项发明专利,稳居国内主机厂之首。早在2022年,东风汽车就完成了50台固态电池车的全球首发与示范运营,现已全面掌握正负极材料、隔膜、模组等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推动了固态电池和氢能产业链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面闭环。

“我们目前集成的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高达405瓦时/千克,轻松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氢能技术总工程师李洪涛自豪地表示。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款电池包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仍能超过80%,展现了东风汽车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

在“三电”领域,东风汽车的产业化布局也已全面落地。目前,公司已具备22GWh电芯、10万套电池系统、5000套氢燃料电池的生产能力;在电驱方面,年产60万台自主乘用车电驱动总成及10万台商用车驱动电机的生产能力已建成;在电控方面,30万套自主控制器和70万套IGBT的生产能力也已形成。这些成就不仅为东风汽车的新能源车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更为整个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能化方面,东风汽车凭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中央集中式SOA电子架构,成功打造了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实现了自主L2+级智能驾驶的量产,并推动了L4级智驾产品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示范运营。这意味着东风汽车的用户将率先体验到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方式,车辆能够根据复杂的路况和驾驶环境自动调整车速、保持车距,甚至在特定场景下实现自动驾驶,引领未来出行的新潮流。

东风汽车在生态共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武汉经济开发区,东风联合华为、中国移动打造的5G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已覆盖660公里开放道路,每天有300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和30辆无人驾驶巴士在该区域自由穿梭。这一成果正是东风“共生共赢”生态战略的缩影。东风汽车自建立以来,始终以开放姿态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顶天立地”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东风汽车更是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自动驾驶等“汽车+互联网”新领域,跨界融合创新,与其他领军企业强强联合,补链强链延链。例如,东风与中国一汽、长安共建固态电池联盟;与中铝合作开发高端材料;与中国中车联手打造华中地区首条汽车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生产线;与宁德时代共建120GWh动力电池产业园等。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更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了制造成本,推动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在产业集群方面,东风汽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已成为东风汽车的重要布局点,形成了涵盖整车制造与三电核心零部件的完整产业体系。东风汽车还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传统产业焕新,大力推进汽车产品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技术对传统汽车产业进行重塑,吸引了众多“专精特新”企业落户产业集群。目前,东风已带动湖北2000余家零部件企业升级,构建了半径50公里的“两小时供应链圈”,成功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全国零部件品类最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创新力最强的配套基地之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