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飞行汽车:万亿新赛道启航,还是资本狂欢后的一地鸡毛?

   时间:2025-02-22 21:04:3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与资本交织的热潮中,飞行汽车这一昔日科幻构想正逐步走出实验室,步入公众视野。近日,一款由知名企业家马斯克间接推动的飞行汽车在城市楼宇间成功完成首飞,并启动了高达217万元的预售,这一事件迅速将飞行汽车这一潜在万亿级市场推向了资本的聚光灯下。

这款名为Alef Model A的飞行汽车,其成功试飞标志着三项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首先,它实现了地面与空中行驶的无缝切换,地面续航里程达320公里,空中飞行距离可达177公里;其次,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配备了8组旋翼以确保安全冗余;再者,它成功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特殊适航认证,为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扫清了部分政策障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款飞行汽车仅在5米低空进行飞行测试,距离实现真正的城市空中交通(UAM)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资本的推动下,飞行汽车领域正掀起一场激烈的布局竞赛。尽管马斯克本人并未直接参与,但SpaceX的站台支持已足以引发市场的链式反应。Alef的估值在短短半年内暴涨470%,达到24亿美元。更令人瞩目的是,特斯拉的超充网络、星链通信以及Boring Company的地下隧道项目,正共同构建一个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出行生态。然而,全球43家eVTOL(电动垂直起降)企业的平均市销率已高达28倍,这一数字远超新能源车市场爆发初期的水平,显示出市场存在一定的过热风险。

在这场空天竞赛中,中国玩家同样不甘示弱。小鹏旅航者X2获得了特许飞行证,亿航智能EH216-S则完成了全球首张适航认证,万丰奥威钻石飞机也计划在年内实现量产。然而,在核心参数上,国产机型与Model A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产机型的平均载荷为200公斤,续航仅为50公里,仅为Model A的三分之一。更为关键的是,国内在适航审定标准方面尚未明确,政策进度相对欧美落后2-3年。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飞行汽车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上游材料端,飞行汽车对碳纤维的需求量是普通汽车的20倍,国内宝钢等企业在碳纤维产能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中游动力系统方面,400Wh/kg的高密度电池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已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凝聚态电池的突破。下游运营端,深圳、合肥等10个城市已启动空中交通试点项目,预计到2030年,国内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

然而,在飞行汽车领域,风险与机遇并存。技术层面,现有电池的能量密度需提升300%才能满足商业运营的需求;法规层面,全球尚无成熟的城市空域管理系统投入实用;估值层面,部分企业的市净率已高达数十倍,但年交付量并未实现放量。有投行测算显示,当前eVTOL企业的估值已透支了未来数年的业绩预期。

面对飞行汽车这一新兴领域,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任何颠覆性技术的商业化之路都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警惕“莱特兄弟时刻”陷阱,即在新技术诞生初期,市场往往过于乐观,导致股价泡沫破裂。飞行汽车的商业化之路同样需要经历从“玩具”到“工具”的残酷进化过程,投资者切勿在愿景落地前耗尽弹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