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近期举办了一场引人瞩目的座谈会,游戏科学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及《黑神话:悟空》的美术总监杨奇受邀出席。在这场交流中,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君向杨奇抛出了两个关键问题,关于《黑神话:悟空》的海外玩家占比,以及他对数字场景下东方视觉表达的看法。
针对海外玩家占比的问题,杨奇透露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数据:“早些时候,我们发现海外玩家占比达到了大约30%,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得到了众多海外玩家的认可。”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其作品跨越文化界限的能力。
杨奇进一步探讨了海外玩家对于这款游戏的感受。他提到,尽管这些玩家对游戏的文化背景并不熟悉,甚至对某些空间、造型、故事和演出设计感到陌生,但他们仍然能够深刻理解游戏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并给予高度评价。这一观察引发了关于文化适应性和普遍共鸣的深入思考。
在探讨数字场景下的东方视觉表达时,杨奇表达了一个独特的观点:“过分拘泥于一款产品的文化语境,可能会在设计上走入误区。对于国外玩家来说,只要游戏内容在逻辑上自洽,且与他们的共同经验相契合,他们就能够充分感知和欣赏。熟悉与陌生之间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符合中庸哲学。在高品质的数字场景中,那些他们未曾亲身体验或想象的东方元素,以其独特的冲击力,足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杨奇的见解不仅揭示了游戏设计的深层逻辑,也为我们理解文化在数字时代中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的分享不仅是对《黑神话:悟空》成功的反思,更是对未来游戏设计和文化传播的一次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