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险巨亏57亿,行业痛点何解?

   时间:2025-02-23 16:03: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保险行业,新能源车险的兴起原本被视为一片蓝海,然而现实却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2024年,新能源车险领域爆出惊人消息:承保一年,竟巨亏57亿元。

据中国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数据,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了3105万辆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高达1409亿元,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6万亿元。然而,在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却是57亿元的承保亏损。

这并非新能源车险首次出现亏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车均保费已经达到了4395元,较燃油车高出63%,而当年的承保亏损更是高达67亿元。车主们纷纷抱怨保费高昂,而保险公司则哀叹承保越多亏损越严重。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从赔付率来看,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的2795个新能源汽车车系中,有137个车系的赔付率超过了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以客车为例,承保的1654个车系中,有99个高赔付车系让保险公司损失惨重;在货车领域,38个车系也成为了“赔钱货”,每辆车的保费收入甚至无法覆盖维修成本。

新能源车险亏损的背后,隐藏着三大主要原因。首先,维修成本高企。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与一体化设计使得维修成为一项昂贵的支出。电池、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成本占比超过40%,事故后的维修或更换费用远高于燃油车。据媒体报道,某些高端新能源汽车更换动力电池的报价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的售价。

其次,保费错配问题严重。由于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低,成为了网约车和营运车的首选。然而,大量兼职网约车以“家用车”名义投保,保费仅为营运车的一半。这导致了“保费与使用性质”的严重错配,部分车型的赔付率因此飙升。

最后,定价失灵也是一大问题。新能源车迭代迅速,导致市场上可选的通用零部件紧缺,维修价格因此水涨船高。同时,保险公司缺乏历史数据支撑,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比燃油车更窄,无法精准反映风险。这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对高风险车辆充分提价,低风险车主被迫分摊成本,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除了以上三大核心原因外,骗保风险和政策波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部分修理厂利用新能源车技术壁垒虚增定损项目,而政策调整如补贴退坡和技术标准变化也会影响车辆残值和风险概率。

面对新能源车险连年亏损的严峻形势,监管部门已经采取行动。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供需两侧入手试图解决问题。一方面,强制要求保险公司承保高风险车辆;另一方面,向车企开刀,要求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经济性。

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推动高风险车辆保费与风险相匹配。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短期内止血,长期则倒逼行业升级,实现风险共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