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时代将至,续航千里不再是梦,我们该何去何从?

   时间:2025-02-23 22:15: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续航焦虑和充电时间长久以来如同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然而,一项可能改写游戏规则的技术——全固态电池,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全固态电池,这一被视为解决电动汽车现有痛点的关键技术,正吸引着众多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企业的密切关注与积极研发。近日,关于全固态电池量产并应用于汽车的时间线逐渐明朗,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在内的多家车企已相继公布了其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

据悉,2027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的元年,而大规模量产则预计要到2030年左右。届时,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或将轻松突破1000公里,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且彻底消除电池自燃的安全隐患,这无疑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电动出行未来图景。

比亚迪在这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华军透露,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并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事实上,比亚迪早在2016年前就已涉足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并在2024年成功下线了60Ah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之所以备受瞩目,原因在于其独特的优势。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全固态电池用固体材料替代了液体电解质,从而彻底解决了电池自燃的风险。固态电解质不可燃,即使被刺穿或处于高温环境也不会引发爆炸。更重要的是,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远高于传统电池,例如比亚迪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远超当前主流电池的300Wh/kg,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全固态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有望实现质的飞跃。由于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效率更高,理论上充电速度可比现在快4-6倍,未来或许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的壮举,这一速度甚至可与加油时间相媲美。

然而,尽管全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双重挑战。技术上,全固态电池最难攻克的是“固-固界面”问题,即固态电池的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刚性接触导致界面阻抗大,反复充放电后电池容量易衰减。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便对全固态电池持审慎态度,其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目前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研发仍处于较低等级,目标是在2027年提高到较高等级并实现小批量生产。

成本方面,全固态电池的价格高昂也是一大障碍。例如,全固态电池中的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是当前液态电池的十倍之多,再加上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成本,使得全固态电池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即便2027年被视为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的节点,但初期也仅能在少数高端车型上见到其身影。且预计2027年量产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与当前液态电池差距有限,普通消费者想要用上成熟可靠的全固态电池还需等待至2030年左右。不过,技术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次迭代都为未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必过于焦虑于等待全固态电池上市再购车。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每一代产品都在不断提升性价比。全固态电池的真正意义在于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更高效、更安全能源世界的大门,而非即刻颠覆现有市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