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一个曾经被视为必备技能的工具——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正逐渐从一些大公司的日常工作中淡出。这一转变始于多家知名企业的高层决策,他们纷纷向这一形式主义“宣战”,旨在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繁琐。
美的集团近期由掌门人方洪波签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明确提出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其中第一条便是“内部沟通严禁PPT”。这一规定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职场话题的新焦点。紧随其后,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也在内部信中强调,禁止一切形式主义,并明确指出内部沟通不得使用PPT。
这些大公司的举措并非孤立事件。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国内知名企业开始反思并摒弃PPT在职场中的过度使用。例如,刘强东曾公开表达对PPT的厌恶,认为它往往与虚假和浮夸相伴;招商银行也发布过公约,鼓励员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质性工作中,而非美化PPT。
PPT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由一家小型软件公司Forethought开发,并随后被微软收购,成为Office套件的一部分。自那时起,PPT便以其直观、易用的特点迅速普及,成为商业演示和汇报的标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PPT的过度使用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形式主义泛滥、工作效率低下等。
在国外,反PPT的风潮同样盛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早在多年前就推行了“六页纸会议制度”,禁止在高层会议中使用PPT。他认为,PPT往往是为了说服他人而设计的营销工具,而在公司内部,更应该追求真相和灵感。
随着云计算、通讯技术和Web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在线文档和协作工具应运而生,如Google Docs、Canva、Figma等。这些工具在演示和汇报方面相比PPT具有更多优势,它们集成了多种文稿类型,操作简单且美观易用,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在国内,WPS、石墨文档、飞书文档等新产品也迅速崛起,为职场人士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工具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用户对高效、简洁工作方式的追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反PPT的风潮。
微软作为PPT的“娘家”,其业绩也受到了这一风潮的影响。近年来,微软的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均有所放缓。尽管微软依然是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巨头,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它也不得不开始反思并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
如今,国内外众多大公司纷纷加入到反PPT的行列中,这不仅是对一种工作方式的变革,更是对职场文化的重塑。在追求实效和拒绝形式主义的背景下,PPT的生存空间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它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并做出改变,将决定其在职场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