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宝马大圆柱电池: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5-02-24 11:54:0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电动汽车领域,大圆柱电池并非一个新名词,然而,其量产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特斯拉早在2020年9月便宣布了这一技术,但至今仍在量产的边缘徘徊,其他汽车制造商更是对这一技术持谨慎态度,鲜有敢于迈出量产步伐的。

然而,宝马却将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重新带回了现实,尤其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大圆柱电池终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宝马在沈阳的研发中心二期于2023年扩建完成,新增了19个实验室,其中17个专注于新能源车的测试,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本土化开发和验证能力。

自2017年起,宝马在中国本土的动力电池生产和研发设施上已累计投资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集研发、供应链、动力电池及电动车生产,以及电池回收于一体的全链路新能源车能力体系。这些投资为宝马在中国量产大圆柱电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宝马在电动化领域的布局不仅体现在深度本土化上,更在于其对技术的前瞻性。作为最早投入电动化研发的车企之一,宝马自1969年便开始了相关领域的探索。宝马坚持自主研发,通过电芯技术能力中心(BCCC)、电芯制造能力中心(CMCC)与电芯回收能力中心(CRCC)三大技术中心,构建了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全链条。

宝马首席电池科学家彼得·兰普是宝马能够推出大圆柱电池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曾获得美国国家先进技术电池联盟(NAATBatt)终身成就奖,这一奖项在电池界极具权威性。彼得·兰普的加入,无疑为宝马在大圆柱电池的研发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与特斯拉在大圆柱电池量产上遇到的困境不同,宝马在沈阳基地已经顺利启动了第六代动力电池的试生产,试制电池已经交付研发部门进行测试与验证,整车的试生产也指日可待。宝马计划在2026年新世代车型国产时,首度实现大尺寸圆柱电芯的量产突破。

宝马之所以能够在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上取得突破,离不开其在工艺制造能力以及对供应链的带动作用。宝马在德国帕尔斯多夫的电芯制造能力中心,不仅验证了未来高性能电池工业的可行性,还全面分析了电芯上游价值链,帮助供应商生产出符合宝马集团规格的电池,从而优化了电池生产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宝马还设计了两种尺寸的大圆柱电池,以适配轿车和SUV的不同需求。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宝马在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布局,更展现了其在整车系统集成上的深厚实力。

宝马的大圆柱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等多维度关键指标中均表现出色,堪称“水桶电池”。虽然消费者可能不会在某一项性能中体验到行业第一,但每一项都优秀的表现无疑让宝马的大圆柱电池更具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