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安井食品:从“丸子大王”到百亿巨头,再启港股IPO新征程

   时间:2025-02-24 11:57: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速冻食品行业,一个名字悄然崛起,它就是安井食品。从包心鱼丸到小酥肉,从手抓饼到火山石烤肠,这些在各大商超、餐饮店随处可见的美食背后,隐藏着一家年营收超百亿的巨头企业。近日,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实现A+H双重上市,这一举动再次将其推至聚光灯下。

据行业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3年收入计算,安井食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高达6.2%。其招股书显示,安井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21亿元、140亿元和110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1亿元、15亿元和10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无疑为安井的上市之路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安井的成功,离不开其三大核心品类: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2024年前三季度,这三大品类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0.8%、30.2%和16.5%。作为行业的“后起之秀”,安井凭借大单品策略、高效的供应链以及全渠道网络,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其创始人、董事长刘鸣鸣以“快半步”的战略眼光,率先布局火锅料和预制菜两大风口,带领安井驶上了增长的快车道。

刘鸣鸣,这位河南郑州的创业者,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曾是一名教师。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平淡的生活,毅然辞职投身商海。在外企的工作经历让他发现了国外冷冻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在2001年,他参与创办了华顺民生公司,即安井食品的前身。从福建鱼糜制品起家,避开汤圆水饺的红海竞争,安井以“发面类制品”这一细分品类切入市场,快速成为区域性速冻龙头。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安井开始主攻标准化的“火锅料”,并成功推出了多个年营收过亿的大单品,如火山石烤肠等。同时,安井采用“一县一商”的经销商策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经销网络,并与众多连锁餐饮品牌展开合作,实现了规模上的弯道超车。2017年,安井食品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加速发展。

近年来,安井又抢先盯上了预制菜这门新生意。通过收购、并购、开发子品牌等手段,安井迅速布局预制菜赛道,并打造出酸菜鱼、小龙虾、小酥肉等爆款产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安井的产品线,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业绩增长。

如今,安井已经成为大单品制造机,其背后的“产地研”与“销地产”模式功不可没。“产地研”让安井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原料特性和消费者口味偏好,开发出定制产品;“销地产”则缩短了冷链运输半径,降低了产品损耗率。这种区域化多点布局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安井的经营效率,也锻炼了其面向市场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渠道方面,安井已经逐步走上了B+C双端驱动的新路径。其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KA客户、直营客户、新零售平台及电商平台等。其中,经销商一直是安井的绝对主力,他们为安井贡献了超过八成的收入。这些经销商的“贴身支持”,不仅让安井的产品随处可见,也为其分散了风险。

然而,尽管安井的营收规模已经连续多年超过百亿,但其增长速度却有所下滑。特别是在去年,安井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净利润缩水的同时,产品单价也在下滑。这一趋势,无疑给安井的未来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这一挑战,安井并未止步。此次赴港IPO,正是其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安井计划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加快全球业务的布局。目前,安井已经在英国拥有生产基地,并辐射至欧洲多国。同时,其主品牌产品也已经出口到东南亚、美国等市场。这些举措,有望为安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在预制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安井能否凭借其在速冻食品行业的深厚底蕴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眼光,继续领跑市场?这一答案,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但无论如何,安井的故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创业者如何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战略决策,将一家小企业打造成行业巨头的传奇历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