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米线品牌谭仔国际,近日宣布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其控股股东计划提出私有化方案,并建议撤销公司的上市地位。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要知道,距离谭仔国际上市仅仅过去了三年半的时间。
谭仔国际,这家被誉为“香港米线大王”的连锁餐饮企业,旗下拥有“谭仔云南米线”和“谭仔三哥米线”两大品牌。它还拥有日本餐饮集团Toridoll旗下的“丸龟制面”乌冬面及“山牛”日式牛肉饭在香港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截至今年1月底,谭仔国际在全球共有246家门店,其中绝大部分位于香港,共有213家。
谭仔米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谭氏家族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谭仔云南米线餐厅。他们将云南米线改良为港式风味,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在香港走红。然而,谭氏家族在2008年分家后,品牌也一分为二,分别由“五哥”谭泽均打理的“谭仔云南米线”和“三哥”谭泽群创立的“谭仔三哥米线”。
2017年,Toridoll集团先后收购了这两个品牌,并在2021年10月将它们合并为谭仔国际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初,谭仔米线的生意十分红火,招股书显示,2020年共卖出了3073万碗米线,营业额在15至20亿港元之间。然而,近年来谭仔国际的业绩却出现了大幅下滑。
从财务数据来看,谭仔国际的净利润从2022财年的2.03亿港元,下滑至2023财年的1.41亿港元,再到2024财年的1.17亿港元。而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净利润更是仅为3610万港元,同比下降了55.8%。公司指出,香港兴起的“港人北上”消费风潮是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前往内地消费,享受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香港正处于经济调整阶段,消费气氛受到压力,餐饮业陷入结业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谭仔国际的盈利压力。而公司超过九成的收入依赖香港市场,一旦香港餐饮消费收缩,势必会对其整体营收产生重大影响。
在内地市场方面,谭仔国际的扩张也并不顺利。自2021年初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内地门店以来,截至2025年1月底,谭仔国际在内地仅有18家门店。内地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一批米粉米线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价格相对亲民,对谭仔米线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谭仔米线也尝试降低客单价以吸引顾客,但效果并不明显。财报显示,2024财年谭仔国际在中国内地的客单价为40.1元,同比下降了6元,但日均每座位售出碗数仅提升了0.2碗。
除了内地市场外,谭仔米线在新加坡等海外市场的营收也面临挑战。财报显示,虽然新加坡的客单价有所提升,但日均每座位售出碗数却出现了下滑。
回到近期的退市公告上,谭仔国际的大股东东利多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以每股注销价1.58港元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5.56亿港元。而谭仔国际在2021年9月上市时,每股招股价为3.33港元,募资10.42亿港元。这意味着东利多控股在私有化后可以从中获利近5亿港元。
对于私有化的原因,谭仔国际表示私有化能更有效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公司及旗下品牌创造更高价值。同时,私有化也有利于公司进行更灵活的战略调整,比如借助Toridoll的资源处理表现欠佳的业务,并推动其扩展香港地区以外的业务。
尽管退市或许能让谭仔国际减轻一些成本压力,但面对海内外市场的挑战和业绩下滑等难题,谭仔国际的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