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佳绩传来捷报,已成功跨越136亿元大关。这股强劲的观影风潮,不仅让新作大放异彩,也让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经典动画电影《哪吒闹海》重新焕发光彩,再次跃上电视荧屏,激发了广大观众的一波怀旧情怀。
作为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哪吒闹海》不仅是首部宽银幕动画长片,更是被誉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代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由著名浙江美术家倪绍勇匠心打造,历经四十余载,依旧鲜活灵动,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十四张承载着《哪吒闹海》灵魂的原始手稿,如今被精心保存在台州市三门县档案馆内。这些珍贵的手稿,涵盖了哪吒、太乙真人、李靖、龙王等核心角色的造型设计图,以及分镜脚本等核心创作素材。它们不仅塑造了影片中的一系列经典形象,更见证了中国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碰撞。
深入观察这些手稿,不难发现创作者们的匠心独运。哪吒的形象被要求“结实有力,线条刚硬”;龙王的胡须则“尖锐锋利,前有两簇,后各三簇”;李靖则被设计为“身长五头,面容如冬瓜”;而管家的形象则注重“身高四头,眼如月牙,鼻形圆润”。这些详尽入微的设计说明,充分展现了创作团队对艺术品质的极致追求与热爱。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持续走高,相信会有更多观众再次回味起这部经典之作,感受那份跨越时代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