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传来消息,动力电池的寿命问题再度成为焦点。据业内专家透露,当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至初始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它们便不再适合用于电动汽车,而是需要进行回收处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日益凸显。据预测,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面对如此庞大的“退役”电池数量,如何安全、高效地回收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工信部的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需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这意味着,8年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将在今年开始面临电池脱保的问题。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车主因此陷入了换车还是换电池的艰难抉择。
专家指出,纯电汽车的平均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然而当前行业内对电池的质保年限普遍仅为8年,这远未达到物尽其用的程度。这一现状也对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质保标准。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成本最高的部分,其更换费用自然不菲。有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使用了8年半,近期因故障被通知需要拆卸电池进行检查,检查费用就高达七八千元。而由于电池老化,维修费用更是高达16万元,更换新电池则需要22万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该车主无奈表示,现在这辆Model S的残值都卖不到16万元,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动力电池回收的新挑战,也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如何在保障车主权益的同时,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