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导技术”)近日向北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3334万股,意在登陆资本市场。这家深耕电线电缆领域的企业,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数据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特种电缆以及精密导体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尽管正导技术的业绩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其财务报告却揭示了一个不那么光鲜的一面。从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3亿元、8.76亿元、10.53亿元和5.88亿元,净利润也分别达到1570.22万元、2380.75万元、7416万元和2258.66万元。然而,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却始终为负,分别为-1.19亿元、-1.99亿元、-2.33亿元和-0.77亿元,合计净流出高达6.28亿元。
正导技术的现金流压力显而易见。报告期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26亿元、1.21亿元、1.31亿元和1.04亿元,而同期短期借款则分别为2.31亿元、1.97亿元、2.37亿元和2.42亿元,货币资金始终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北交所对此表示关注,要求正导技术详细论证其是否存在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以及资金流动性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求。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正导技术在2021年10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分红,金额高达5424.1万元,几乎将其前24年积累的经营利润一次性分给了股东。这一“清仓式”分红行为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正导技术在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2024年9月,公司因未及时披露与Hyperline Systems Canada Ltd.(以下简称“HSC公司”)的诉讼纠纷信息,收到了浙江监管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该诉讼源于HSC公司逾期未支付的190万美元货款,以及随后提起的反诉,要求正导技术赔偿650万美元。截至目前,该案件尚未判决,而正导技术也未能在相关报告中及时披露这一信息。
除了信息披露违规,正导技术的内部控制也显得较为混乱。例如,为避税目的,公司及子公司曾通过业务费形式向员工支付奖金,金额合计127.92万元。同时,公司还存在以个人账户代收废品废料款、以现金形式发放高温补贴和加班费等情况。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治理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正导技术还存在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要求而进行的违规操作。公司曾将获取的贷款以采购货款名义支付给供应商浙江久立电气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立电气”),随后再由久立电气将资金转回正导技术。在此过程中,正导技术不仅与久立电气进行了大额的采购交易,还通过久立电气开展了“转贷”操作和“无真实交易背景票据融资”,涉及金额总计高达数千万元。
正导技术的这些违规行为无疑给其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北交所已要求公司详细说明上述事项的整改情况,这无疑是对其治理水平和财务透明度的一次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