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浩瀚星空中,微信以其庞大的日活用户基数,正引领着大众迈向AI时代的新篇章。而近日,腾讯AI助手“元宝”的重大更新,无疑为这一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月13日,腾讯宣布“元宝”将同时支持混元和DeepSeek两款大模型,用户可根据需求在两者间自由切换。这一举措,使腾讯成为业界首家将DeepSeek融入自家核心产品的公司,标志着大厂在AI大模型时代的开放姿态。
紧接着,2月21日,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及热门手游《和平精英》也宣布接入DeepSeek,进一步拓宽了DeepSeek的应用场景。这一系列动作,仿佛是大厂们打破壁垒、走向互联互通的信号弹,预示着AI大模型时代的新格局。
曾经,大厂们各自为营,高墙林立。但如今,DeepSeek却如同一股清流,迅速赢得了众多大厂的青睐。2月16日,百度宣布旗下搜索和文心智能体平台将全面接入DeepSeek,为用户提供便捷的AI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百度、腾讯、字节、阿里、华为、京东等在内的主流大厂,均已在自身业务体系中融入了DeepSeek,其影响力已渗透到汽车、能源、金融、云计算、通讯等多个领域。
DeepSeek的火爆,不仅在于其强大的功能,更在于其开源的特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打造个性化AI工具的可能。百度内部人士坦言,好用的大模型自然会受到欢迎,DeepSeek的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而腾讯的果断拥抱,更是让一些原本对AI持观望态度的用户,通过微信接触到了DeepSeek,打开了AI世界的大门。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热烈。自DeepSeek上线以来,其日活迅速突破2000万,成为ChatGPT的有力竞争者。腾讯股价也因此受到提振,一度创下三年多来的新高。中信证券更是将DeepSeek比作中国科技领域的“上甘岭”,认为它将为中国公司带来资产重估的机会,推动AI技术的加速迭代。
然而,尽管大厂们纷纷接入DeepSeek,但与其自研大模型相比,DeepSeek更像是一个“干儿子”,而非“亲儿子”。腾讯作为接入DeepSeek最全面的大厂之一,其微信、企业微信、QQ浏览器等多款产品均已融入DeepSeek,但用户体验仍有待提升。例如,在微信搜索中使用DeepSeek时,虽然响应速度较快,但历史记录留存、上下文联动、个性化体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百度搜索号称接入了DeepSeek的“满血版”,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并未感受到明显变化。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字节跳动的飞书和扣子平台。这些平台在接入DeepSeek后,虽然提供了一定的AI服务,但与自身业务的融合程度仍有待加深。
面对DeepSeek的崛起,大厂们既感压力又充满动力。OpenAI在推出新模型时罕见地承认了闭源的错误,并计划向用户免费开放GPT-5。meta则紧急要求技术团队复刻DeepSeek的路径。国内大厂也不甘落后,纷纷调整策略,加大AI研发投入。字节跳动的梁汝波在全员会上坦言,面对AI新机遇,字节缺乏敏感度,未来将加大投入力度。百度则宣布文心大模型4.5将开源,并加速推动性能升级与成本降低。阿里则继续强化其开源路线,通义千问大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在这场AI竞赛中,腾讯不仅“全家桶”式接入DeepSeek,还成为首家将DeepSeek接入自家模型的公司。尽管这一举措可能引发“左右手互博”的矛盾,但腾讯明确表示不会放弃自研策略,未来将继续加大AI研发投入。腾讯混元已经开始小范围公测其长思考模型Hunyuan T1,展现了巨头在“自力更生”方面的决心。
在大厂团宠DeepSeek的新生态里,没有绝对的输家。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大厂,都在借助DeepSeek的力量,推动自身业务的升级与转型。而DeepSeek的开源特性,更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