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中,苏州河北岸的闸北、杨浦、普陀等区域,历史上曾被老上海人视为“下只角”,与静安、卢湾等“上只角”地段在房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商业开发的推进,这两片区域在文化认同上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动产价格却依然在波动中分化。
近期,一则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全球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旗下的一只基金,据传决定不再偿还上海一写字楼项目的银团贷款,该资产最终被牵头行渣打银行收回。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贝莱德在该项目上的投资决策,也折射出其在中国市场多年布局的复杂局面。
据悉,被收回的资产位于上海普陀区,是北岸长风项目的E栋和G栋写字楼,总面积约2.78万平方米。2018年,贝莱德通过仲量联行以12亿元的价格从保德信金融手中购得这些资产,其中7.8亿元来自渣打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然而,时至今日,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贝莱德选择将这两栋写字楼挂牌出售,标价约8.4亿元,相当于原价打七折。尽管贝莱德方面表示不对单个投资项目发表评论,但这一举动无疑透露出其在资产管理上的调整策略。
然而,打折出售的资产并未顺利脱手。一年贷款展期届满后,贝莱德拒绝再次延期,两栋写字楼最终被渣打银行接管。这一结果或许并不意外,因为近年来上海及普陀区写字楼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数据显示,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租金从2018年3月底的10.57元/平方米/天降至2024年6月底的7.69元/平方米/天,空置率则一路攀升至21.70%。而北岸长风两栋写字楼的租金更是下滑到3.2至5.8元/平方米/天,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市场分析师指出,北岸长风项目所在的长风商务区写字楼供应量较大,且新项目不断涌现,导致整体供应过剩。同时,该区域地产开发商入驻较为集中,租金下降难以避免。结合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情况,该区域的售价和租金价格自然受到影响。贝莱德未能成功出售写字楼,也反映出市场对七折价格的不接受态度。
贝莱德在北岸长风这笔商业地产投资中的“断舍离”,与其旗下公募产品的业绩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自2021年正式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以来,贝莱德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例如,贝莱德中国新视野A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36.72%,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A则亏损达20.35%。相比之下,其指数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表现相对较好。
尽管贝莱德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年实现总营收20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27%,归属公司净利润6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6%,但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一偏差显示出,尽管贝莱德对中国资产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布局,但仍需进一步努力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环境和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并未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中国市场。相反,其正在积极调整投资策略,寻求在新的宏观资本市场环境中再出发。这或许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看到贝莱德在中国市场上更加灵活多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