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据卓创资讯的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持续走高,对传统的汽柴油消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汽车产量为245万辆,销量达到242.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7%和微降0.6%。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达到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增速高达29%和29.4%。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量达到74.4万辆,市场渗透率高达41.5%。卓创资讯分析师曹莹莹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两新”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各车企的积极促销活动,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尽管1月正值冬季,供暖和出行需求增加,且春节假期期间公众驾车出行需求显著增强,但汽油消费量却出现了同比下滑。卓创资讯的数据模型显示,1月国内汽油消费量为1419.47万吨,环比增长16%,但同比下降4%。曹莹莹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出行方式多样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替代作用日益明显所致。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方面,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而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5万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卓创资讯预测,2025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3219万辆左右。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不仅影响了汽油消费市场,也对柴油消费市场产生了冲击。随着冬季的深入和户外工程类项目的收尾,柴油需求减少,同时受到LNG和新能源替代的影响,柴油的总体消费量同环比均出现下滑。卓创资讯的数据模型显示,1月柴油消费量为1553万吨,环比下降7.7%,同比下降6.5%。
LNG重卡和新能源重卡也在逐步替代传统柴油重卡。截至2025年1月,LNG重卡保有量接近82万辆,新能源重卡保有量达到13.4万辆,替代柴油消费达到300万吨左右,占比约16%,较上月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推动柴油消费市场的变革。
展望未来,虽然一季度通常是汽车消费的传统淡季,且2月有效工作日减少,可能会对汽车产销量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新能源对传统汽柴油的替代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剧,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