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新能源车车主反映,他们所购买的新能源车辆实际续航里程与购车时销售人员所宣传的数值存在较大差距,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江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受害者。春节前,她在沪太路的一家4S店花费2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别克E5新能源车。销售人员当时承诺该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545公里。然而,江女士发现,在高速公路上开空调的情况下,车辆只能行驶200多公里,不开空调也只能勉强达到300多公里。在市区道路上,即使不开空调,续航里程也仅仅维持在400多公里左右。
江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通过检索12345投诉记录,发现有许多消费者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有消费者在某4S店购买了一辆宣称纯电续航里程为600多公里的星途星纪元新能源车,但实际使用中续航里程几乎减半,仅有300多公里。还有一位比亚迪老车主,在置换新车时发现,新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远低于旧车,尽管两者都宣称具有8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但新车实际只能行驶60多公里。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商家普遍将续航里程缩水归咎于驾驶习惯、路况不佳以及天气因素等。例如,星途星纪元车主反映续航里程问题时,车商检测后称这是由于天气等原因所致,并计划待天气回暖后再进行测试。
事实上,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测试标准是影响消费者感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新能源车的续航测试主要依据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和WLTC(世界轻型车辆测试循环)两种标准。CLTC更贴合中国的交通特点,其测试出的续航值通常高于WLTC。而WLTC则模拟全球多国综合路况,其测试结果更接近实际高速路况,续航标称值相对保守。
在走访了沪上多家知名品牌的4S店后,发现新能源车的配置表上普遍只标注了CLTC纯电续航里程,而较少提及WLTC续航。例如,在比亚迪4S店中,销售人员在被追问后才透露,配置表上未明确标注的“电动续驶里程”实际上就是WLTC纯电续航里程,但数值明显低于CLTC续航。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销售人员对CLTC和WLTC的区别并不了解,更谈不上主动向消费者解释。这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往往只能依据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对比同时公布CLTC和WLTC纯电续航里程的品牌配置表,发现WLTC纯电续航里程普遍只有CLTC续航的七至八成。例如,某品牌越野车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150公里,而WLTC续航仅为117公里。这种显著的差距,使得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感到被误导。
业内人士指出,商家在宣传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时,应更加透明和诚实,主动向消费者解释不同测试标准下的续航差异。同时,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也应结合自身用车场景,理性判断实际续航能力,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迷惑。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新能源车市场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续航测试标准和宣传规范,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