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因飞船故障滞留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终于迎来了提前返航的好消息。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具体的返回计划,他们将于3月19日至20日左右搭乘飞船返回地球,这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周。
这两名宇航员自去年6月5日搭乘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以来,因飞船遭遇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被推迟。为了他们的安全,NASA最终决定让“星际客机”在去年9月6日不载人返回地球,而这两名宇航员则不得不在国际空间站上继续驻留。
滞留太空的宇航员之一,苏妮塔·威廉姆斯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她“瘦成锥子脸”的形象,让人们对她的身心健康表示担忧。在太空站滞留的八个月里,她和其他宇航员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挑战。
此次事件不仅对宇航员造成了影响,也让NASA和波音公司陷入了尴尬境地。美国《华盛顿人》杂志甚至称此次事件为“巨大的丑闻”。特朗普也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帖表示关注,并呼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调整发射计划,用另一艘载人“龙”飞船接回这两名宇航员。
在这关键时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太空安全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必须将太空作为国家首要任务,并采取全面战略来维护其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报告也承认了中国在太空能力发展方面的显著进步,并呼吁美中建立直接沟通热线,以降低在轨道上出现误判的风险。
然而,这份报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并促成中美太空对话仍然值得怀疑。一方面,报告提议的沟通仍然是基于对中国的敌意;另一方面,报告也没有提出建立中美沟通的具体设想和措施。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让太空探索的成果惠及全人类。
相比之下,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始终坚持和平探索的原则,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中国和多个国家共同开展的太空观测项目,以及与欧洲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上的早期合作尝试。尽管一些合作未能深入进行,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的态度。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不仅为国内提供了精准服务,还推广到了多个国家,为全球的卫星导航应用贡献了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