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腾讯字节AI to C之争:一静一动,谁将问鼎巅峰?

   时间:2025-02-24 20:12:2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4年,国内AI to C领域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特别是腾讯与字节跳动两大巨头之间的表现差异尤为突出。根据七麦数据的统计,腾讯的AI产品“元宝”在这一年并未能进入AI产品榜单前30名,而腾讯上榜的应用则是搜狗输入法和微信输入法。相比之下,字节跳动的AI应用“豆包”在各大主流应用商店的累计下载量至少是腾讯元宝的20倍。

在AI应用落地的过程中,腾讯和字节跳动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腾讯在AI时代除了元宝外,几乎没有推出其他有影响力的C端新应用,而字节跳动则全方位创造新的AI to C应用,如豆包、剪映、飞书等,其中多个应用进入了七麦AI应用年度下载量前30名。

这种差异或许与两家公司的产品基因有关。腾讯擅长做产品,但在创造新应用生态上相对克制;而字节跳动则擅长利用自己的业务生态抓住机会,积极推出新的AI应用。如今,腾讯的元宝似乎迎来了转机,借助DeepSeek的机会,腾讯或将在AI to C领域有所作为。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字节跳动和腾讯的AI业务组织架构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字节跳动加大了技术在内部的话语权,设立了“Seed Edge”研究项目,并引入了谷歌DeepMind的副总裁吴永辉担任大模型团队Seed基础研究负责人。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投入也大幅增加,2025年的资本开支预算预计将提升至近1600亿人民币。

腾讯方面,则将更多产品和应用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整合AI to C产品。这一调整或许意味着腾讯将加大在AI to C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AI to C领域的表现也值得关注。阿里巴巴在AI应用上既有夸克、钉钉等大模型时代前就已占据市场的应用,也有通义等新推出的应用。虽然通义在2024年的发展相对迟疑,但阿里巴巴正在通过整合C端产品和提升模型结合应用上的端到端闭环能力来加强AI to C业务。

在AI to C领域,新旧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模型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梳理成为了各大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腾讯和字节跳动作为做AI to C的两个“极端”,其在相关组织架构上的探索或许没有“折中”的阿里巴巴来得深入。但无论如何,这些大厂都在积极探索AI to C领域的发展路径。

目前,各大AI应用的用户认知已经初步形成。虽然这些总结有正面也有负面,但能让广大网友产生这样的总结已经算是一种“胜利”。现在,百度和腾讯元宝正在抢占“满血版DeepSeek”的用户心智,未来谁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确实值得期待。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平衡技术、模型话语权和应用生态话语权,如何在新旧应用之间找到平衡点,都是各大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在AI to C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 to C领域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