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揭晓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成绩单,揭示了全球汽车市场波动的真实写照。据官方发布的业绩报告,去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1456亿欧元,但与上一年度相比,这一数字却下降了4.5%。更为显著的是,其归母净利润遭遇了28.4%的同比滑坡,且公司对2025年的财务展望持谨慎态度,预计收入、息税前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均将进一步缩减。
在乘用车业务领域,奔驰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销量下滑、车型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上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共同导致了该板块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近乎腰斩,仅为87亿欧元。这一数据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近四成。
面对经营压力,奔驰已着手制定应对策略。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生产成本的10%降幅,并寄望于供应链协同、人员精简以及产能优化等措施来提升运营效率。其中,德国工厂将缩减10万辆的产能,作为产能调整的一部分。
在中国市场,作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2024年的销量同样未能幸免于难,同比下滑7%,总量定格在71.4万辆。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奔驰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7款新车,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及传统燃油等多种动力形式,并加速本土化研发进程。
为了修复利润率,奔驰正调整其产品战略,向“高端豪华”与“核心豪华”细分市场倾斜。迈巴赫、AMG及G级等高端车型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发力点。例如,AMG系列将增添纯电动性能车型,而G级家族则计划推出紧凑型产品,以拓宽市场覆盖面。同时,奔驰还在优化全球产能布局,德国工厂的产能缩减与自然减员将同步进行,旨在实现成本与灵活性的平衡。
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强调,2025年将是公司“精干运营与产品攻势”的关键之年。通过聚焦高利润车型、强化直销渠道以及提升客户体验,奔驰旨在推动乘用车业务利润率重回两位数水平。在电动化趋势与市场分化的双重挑战下,奔驰正凭借战略定力重塑其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本土化创新、智能化技术的突破以及高端车型的矩阵布局,被视为奔驰扭转利润率下滑趋势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油电并行”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投入,仍是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商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