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期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在投资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财报显示,该季度阿里营收达到2801.54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更是同比飙升333%,达到464.34亿元。经营现金流也同比增长10%,达到709.15亿元。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远超市场预期,推动阿里美股在财报发布当晚大涨超过8%,次日港股也上涨14.56%,创下三年来的新高。
进入2025年,阿里巴巴似乎迎来了新的春天。特别是在1月底股价触及阶段性低点后,阿里凭借Deepseek带来的AI热潮,成功转换了叙事路径。先是发布了性能超越DeepSeek-V3的Qwen2.5-Max大模型,随后又与苹果合作开发中国的AI业务。这一系列动作,让阿里从一家以电商为主的公司,迅速转型为AI科技公司的形象深入人心。
财报中,云智能集团的表现尤为抢眼。其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317.42亿元,增速接近上一季度的两倍。AI相关产品的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在AI热潮的推动下,这一利好消息无疑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然而,财报也暴露出阿里的一些问题。尽管AI业务初具规模,但尚无法独当一面。核心电商业务增速依然乏力,而过去被寄予厚望的菜鸟如今却成了“最弱一环”。阿里仍需对抗大公司病,面临诸多挑战。
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将“用户为先,AI驱动”作为讲话的重点。投资者提出的11个问题中,有8个都聚焦于AI和云集团。这足以说明,市场已经将阿里云视作阿里下一个增长点。
事实上,阿里云的良好表现并非偶然。早在多年前,阿里就在AI领域进行了深厚积累。从2019年发布首款为AI场景深度定制的含光800芯片,到2021年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业界最大的中文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再到2023年将“AI驱动”明确为全集团的战略重心,阿里云迅速转向以GPU为主的计算新范式,承接了中国一半以上的AI大模型。
尽管阿里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阿里的语境都在强调AI投入,这让人不得不担忧市场是否存在“强行解读”。同时,阿里在落地应用上是否还有调整空间,技术迭代下投资者是否会因信息差而错判形势、过度亢奋,都是未知数。
不过,从阿里的动作来看,其决心似乎不容置疑。去年12月,阿里将旗下AI应用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今年2月,阿里又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然而,对于云厂商来说,抢夺AI时代流量入口比单纯卖API更重要。如何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结合阿里自身的核心业务推出更多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并成功进行商业化,才是关键。
在电商业务方面,阿里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份财报也让人看到了突围的希望。国内电商业务方面,淘天集团旗下中国零售商业的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4%,大幅高于此前五个季度的平均增幅。同时,88VIP会员规模也达到约4900万,同比增长双位数。然而,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进步。抖音电商的GMV同比增长30%,已经超过了京东,逼近淘天。拼多多也开始招募抖音直播商家入驻多多直播,开启双平台直播模式。面对这些挑战,阿里也在积极调整策略,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来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