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厂AI风起时,为何创新步履维艰?

   时间:2025-02-25 12:36:1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巨头们如腾讯、阿里、字节、百度及讯飞等纷纷推出了自家的AI产品,但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这些大厂在此前的岁月里,似乎并未能在AI领域掀起太大波澜?

过去,产品尚未成熟时,企业往往依靠强大的营销团队“吹风造势”,抢占市场先机。然而,近年来,大厂传播部门的动作似乎总少了些惊喜,更多时候是在社交媒体上营造自我满足的信息茧房,或是偶尔陷入负面舆论的漩涡。这不禁让人质疑,大厂传播团队是否真的江郎才尽,或是早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外界的这种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大厂内部生态的不了解。媒体行业与大厂的环境截然不同,前者人员规模有限,后者动辄数万员工,管理体系复杂。加之大厂传播人员在外交往时多保持低调谦逊,很少主动发表观点,这更增加了外界对其认知能力的怀疑。

实际上,大厂内部不乏拥有卓越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传播人才。他们往往因身处庞大体系之中,其工作成果难以被外界直观感知。特别是那些专注于To B和To G领域的传播工作,其效果评估标准与To C截然不同,更加难以量化展现。

作者本人在转型为乙方服务后,才逐渐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在与大厂传播团队的深入合作中,他发现这些平时看似沉默寡言的传播人,在面临具体项目时,往往能够迅速切换状态,展现出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和高效的执行力。这种反差让他意识到,大厂传播团队的能力远非外界所想象的那样。

然而,大厂内部的创新困境依然不容忽视。在庞大的体系中,稳定往往被视为高于发展的首要目标。业务主管们手握大量股票,对任何可能影响稳定的创新尝试都持谨慎态度。这种文化氛围下,创新往往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某知名AI公司为例,公司内部存在一种奇特现象:员工们很少吐槽大老板,却对中层管理者怨声载道。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高层管理者在面临失业风险时的胆怯和保守。

那么,大厂传播团队的创新能力真的被限制了吗?答案并非绝对。事实上,中国传播行业中最能干的一拨人大多集中在甲方。他们之所以未能充分发挥潜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束缚。一个企业的困境,其CEO永远是第一责任人。只有当CEO能够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时,团队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胆创新。

小米和360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雷军自上而下的正确决策;而360在业务困境中依然能够维持良好的传播声量,得益于老周亲自指挥传播工作,确保思想的高度统一。

对于大厂而言,调整解题思路、降低犯错恐惧、设置合理的试错空间才是破解创新困境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CEO的亲自参与和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初创公司依然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舞台。尽管初创企业的死亡率较高,但杭州“六小龙”等成功案例的涌现,无疑为许多人重新点燃了激情。

最后,作为局外人,我们应当保持谦逊和尊重,不要轻易质疑大厂传播团队的能力。毕竟,在一个靠认知赚钱的行业里,资本永远不会骗人。看看那些大厂大咖们的收入和积蓄,或许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