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东风奕派“卡钳门”事件:汽车行业信任危机何时能止?

   时间:2025-02-25 13:17:3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东风奕派因“红色卡钳”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的起因是,多位车主发现他们花费5000元选装的“红色卡钳”,在维修时竟被揭示只是价值低廉的塑料罩。更令人震惊的是,购车时的电子合同配置描述已被悄然篡改,原本的“红色卡钳”字样被替换为“红色卡钳罩”,且车主们并未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

这一发现迅速引发了车主们的不满和集体维权。他们认为,红色卡钳不仅是车辆外观的视觉亮点,更代表着刹车性能的提升,而卡钳罩仅仅是一个装饰品,二者在功能和价值上存在巨大差异。车主们指责东风奕派通过“文字游戏”进行销售欺诈。

法律界人士指出,购车配置清单作为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东风奕派擅自修改合同条款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如果车企单方面变更合同内容而未获消费者同意,可能构成欺诈行为,需要承担退一赔三的赔偿责任。

车主们还发现,东风奕派在工信部备案时使用的是“卡钳”搭配红色卡钳图片进行申报,但在实际交付时却偷换概念,将“卡钳”替换为“卡钳罩”。这种利用政策漏洞的行为,充分暴露了车企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系统性漠视。

面对汹涌的舆情,东风奕派的回应却显得避重就轻。官方声明称,调整描述是因用户反馈“红色卡钳罩更易理解”,将责任归咎于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却回避了初始宣传的误导性和欺诈本质。同时,针对“5000元仅买罩子”的质疑,东风奕派只是强调选装包包含轮辋与轮胎,却未披露卡钳罩的实际成本,试图以捆绑销售掩盖虚高的溢价。

东风奕派的这种“傲慢式公关”策略,无疑加剧了车主们的不满和愤怒。品牌形象因此受到极大损害,销量也大幅下滑。原本月均销量3000辆的eπ007车型,在事件发生后骤降至1307辆。经销商退网潮蔓延,渠道稳定性受到严重质疑。维权潮还蔓延至智驾功能虚假宣传、车机卡顿等更多问题。

多地消协已经启动对东风奕派的调查。如果认定其存在违法行为,东风奕派或将面临高额罚款和集体诉讼。这一事件不仅让东风奕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再次敲响了汽车行业诚信经营的警钟。

事实上,东风奕派并非孤例。汽车行业利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例如三菱汽车的“燃效门”事件,以及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的争议等。这些案例都揭示了汽车行业的通病:车企通过模糊表述、偷换概念、过度承诺等手段制造信息差,将消费者置于被动境地。而维权成本高、监管滞后等问题,更助长了此类乱象的滋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汽车行业亟待进行变革。其中,承诺透明化、用户共治以及严惩误导行为等做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承诺透明化要求车企在配置描述中明确标注材质、功能边界,禁用模糊术语。用户共治则意味着重大配置变更需经用户投票同意,以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还需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恶意欺诈的车企施以重罚。

东风奕派的“卡钳门”事件不仅是该品牌的一次信任危机,更是整个汽车行业信任危机的一次集中爆发。当车企将“合规”异化为“合法误导”,将“用户至上”降格为“用户可欺”时,失去的不仅是销量和市场份额,更是立足市场的根基和消费者的信任。车企们需要明白,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玩弄文字游戏,而是以诚信铸就价值。只有当车企学会敬畏人心、尊重消费者时,行业才能真正走出“信任赤字”的泥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