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5年起步,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显著转变。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清洁能源的扶持下,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政策补贴和牌照优惠应运而生,为行业注入了强大动力。然而,当时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仍受限于续航短和充电难的观念,市场渗透率仅为1%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产品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努力,已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近期,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自主汽车行业分会联合自主汽车网发布了2025年1月新能源厂商价值传播指数。这一指数揭示了自主品牌在技术和传播领域能否持续突破瓶颈,成为行业瞩目的中心。从销量角度看,比亚迪汽车以200242辆的销量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分别以117576辆和51075辆的销量位列第二和第三。上汽通用五菱、鸿蒙智行、特斯拉中国等品牌也位列销量排行榜前列。
比亚迪汽车持续领跑销量排行榜,这反映了自主品牌在战略布局上的多点开花。比亚迪不仅在高端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低端市场上实现了普及。与此同时,在品牌传播方面,鸿蒙智行以673.29的指数登顶价值传播指数榜。其成功不仅得益于产品在设计、豪华和智能化方面的热度,更在于品牌知名度和传播度的提升。鸿蒙智行首次入榜即冲到榜首,且在销量和价值传播指数排行中均超越了特斯拉,显示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特斯拉中国则以654.82的传播指数位列第二,创下了其入榜以来的最高排名。特斯拉以其科技和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收获了大批粉丝,在社交媒体中具有高传播度。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市场上的焦点,成为消费者自愿传播的话题。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在技术上也有了全面的飞跃。从电池技术到三电系统,从纯电驱动到多动力形式的推出,自主品牌展现出了强劲的“中国速度”。
然而,2025年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挑战。一方面,虽然国家层面持续推出补贴政策鼓励消费,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相比以往趋于合理。另一方面,特斯拉在国内扩大建厂,雷克萨斯也选择在上海独自建厂,外资入华已成为更多海外车企的新选择。面对政策退坡和外资竞争的双重压力,自主品牌的出路在于“技术+传播”的双向升级。具有先发优势的自主新能源品牌,相信将在未来的市场中持续发力,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中国智造”的强大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