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爆款与迷你基并存,规模之谜何解?

   时间:2025-02-25 19:16:0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近期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自2021年底面世以来,这类基金凭借其作为“货币基金替代品”的定位,迅速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在2024年四季度,随着同业存款自律新规的实施,货币基金等现金管理工具收益率下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据统计,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全市场共有92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合计达到1579亿元,与2023年三季度末相比,实现了68%的显著增长。在这一波增长浪潮中,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功发行,并启动了比例配售,其中不乏爆款基金。例如,农银汇理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在末日确认比例仅为27.02%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募集了50亿元。

然而,尽管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发行阶段屡创佳绩,但其后续表现却并非一帆风顺。自问世以来,大部分这类基金都经历了规模的大幅缩水。与初始发行规模3344亿元相比,当前规模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具体来看,有8家公募旗下的同业存单基金最新规模较发行规模下降了99%以上,存续规模最小的甚至仅有200万元。在全部92只基金中,有48只基金的规模缩水幅度超过了80%。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其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这类基金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采取7天最短持有期限设计,投资门槛极低,1元起购,且不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其他费用也相对较低。与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不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采用市值法计价,每个交易日晚间更新当日净值,这使得其净值波动更为透明。

然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货基替代”的定位也使其在某些情况下略显鸡肋。在债市牛市时,其收益往往跑不赢债基;而在流动性方面,又不如货币基金灵活。近期,随着股市走牛和债市资金面趋紧,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一年期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节后已上行近30BP。在此背景下,部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净值出现了下跌,最大跌幅达到了0.1%,这对于货币基金投资者而言已经是较大的波动。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永赢基金在官方公众号上指出,这类基金更适合寻求闲钱理财及增值、对日常流动性有需求的投资者;或者想配置一些较低风险、较低波动产品的投资者;以及已经配置了一定高风险资产,希望通过增加低风险产品来灵活应对市场震荡、平衡整体资产组合风险的投资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