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其运行安全性能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正式出台,并将于3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一新规不仅覆盖了纯电动汽车,还将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汽车纳入检验范畴,预计将对全国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车主产生深远影响。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促使车辆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上日程。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浩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步入一个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时期,告别过去的野蛮生长,迎来新的规则与挑战。
新规的核心变化在于,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验和电气安全检验被明确为必检项目。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及用电安全等关键安全特性也将接受严格检验。这一变化不仅推动了相关检测技术的革新,更为检测设备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传统汽车检测存在本质差异,主要聚焦于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安全技术检验。这些检验涉及复杂的半导体技术、电机测试方法及软件控制系统,因此,全新的检测仪器设备应运而生。例如,动力蓄电池充放电安全检测需要充电安全检验设备、汽车底盘测功机和诊断终端(OBD),而电气安全检测则离不开兆欧表和毫欧表等专业设备。
据行业报告预测,随着新规的实施,新能源汽车检测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已达128.96亿元,中国市场占比近半,达到61.37亿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激增至505.48亿元,中国市场则将突破290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新规也为检测维修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更严格的检验标准,车主可能会选择在年检前到检测维修门店进行预检,以确保一次性通过年检。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逐渐超出厂家质保期,第三方检测维修企业将承担起更多的维修任务。
然而,新机遇也意味着新挑战。王浩指出,尽管新规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年检项目,但各项目的具体检验标准尚未统一,因此实施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新能源汽车检测对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低压电工操作证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人才紧缺的当下,招聘符合规定的检验人员成为一大难题。
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的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企业需要取得包括《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资格许可证书》、《计量认证证书》在内的多项资质,审批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认证水平,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检测认证巨头如莱茵TÜV、DEKRA、SGS等已纷纷布局中国市场。面对这些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本土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