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我国汽车产业以耀眼的成绩翻开了新篇章。据统计,2024年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了3100万辆大关,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抢眼,产销量双双超过1200万辆,连续十年稳居全球榜首。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从“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转型的关键节点上。电动化进程显著加快,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正迈向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于2月2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场专家媒体交流会,共谋产业发展大计。
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指出,产业发展已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发言中深刻剖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他认为,当前仍处于新能源汽车的1.0时代,即动力电动化阶段,智能化和低碳化将是后续发展的关键。欧阳明高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的动力电动化、2.0时代的智能化电动汽车、3.0时代的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并预测真正进入3.0时代还需等待至2035年左右。
欧阳明高还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例如,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好、续航表现优异等特点,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成为电动化创新的重要代表。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颠覆性技术,预计将在2027年开始装车,并在未来5到10年内逐步占据市场份额。中国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已是日本的三倍,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欧阳明高表示,虽然电动化已进入高潮阶段,但增速可能会逐步放缓,市场将更加注重质量、成本和市场适应性。他同时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现象是“周期性的大变局”,企业需要在竞争中寻求转型和突破。
在智能化方面,欧阳明高高度评价了DeepSeek等突破性技术的进展。他认为,DeepSeek不仅在大模型技术本身取得突破,更推动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成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引擎。DeepSeek的多模态能力使其能够处理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为自动驾驶决策系统提供了理想基座模型。
欧阳明高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式的竞争态势。他指出,比亚迪、华为、小米等不同企业正探索各自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纵向一体化、智能化平台、整车智能化+互联网基因等多种模式。吉利、长城等传统自主品牌则采取双轮驱动策略,国有企业和央企也在寻求自主+合资的转型机遇。
在能源低碳化方面,欧阳明高强调,新能源汽车的终极形态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车,而能源低碳化是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他预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将超过50%,届时全车身钙钛矿光伏薄膜、全固态动力电池的量产以及车网互动的普及将逐步实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