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豪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近日宣布了一项裁员计划,涉及约170名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这一举动标志着在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传统燃油车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阿斯顿·马丁,这个拥有112年历史的品牌,其首席执行官阿德里安·霍尔马克表示,此次裁员旨在每年节省约2500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成本,以应对公司当前面临的财务困境。此前,保时捷也已宣布将在德国裁员1900人,以应对电动汽车需求下降的问题。
阿斯顿·马丁的裁员计划背后,是公司过去一年销量和财务状况的双重打击。数据显示,2024年阿斯顿·马丁全球销量下滑约8.9%,在英国、美洲等市场均呈现下滑趋势。在中国市场,这一趋势更为显著,去年批发销量较2023年下降了49%,几乎减半。界面新闻走访了阿斯顿·马丁位于北京王府井的门店,发现展厅内豪车虽多,却鲜有顾客光顾,销售人员显得无所事事。
财务方面,阿斯顿·马丁去年全年营收为15.8亿英镑,同比下降3%。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全年亏损高达2.891亿英镑(约合26.57亿人民币),亏损额较上一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2024年四季度,公司税前亏损同比激增400%,债务规模也迅速扩大至11.6亿英镑(约合107亿人民币),同比激增43%。
作为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的毛利率已经下降至37%,这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霍尔马克表示,未来公司的战略重心将转向提升运营执行力和实现财务可持续性,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低效运作。
阿斯顿·马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滞后也是其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22年,公司就宣布将从2026年开始只销售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并逐步淘汰内燃机产品。然而,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的战略技术合作进展并不顺利,首款纯电车型的推出时间一再推迟,已经远远落后于保时捷、法拉利等竞争对手。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阿斯顿·马丁不得不将重心转向混动车型。其首款中置引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Valhalla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首年限定999辆,每辆售价高达85万英镑(约合110万美元)。然而,在公司停止旧车型生产与新车型量产爬坡之间,出现了产品供应的衔接问题,例如SUV车型销量暴跌67%,对整体营收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中国市场,阿斯顿·马丁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随着鸿蒙智行、小米等中国车企的崛起,他们开始陆续推出尊界、SU7 Ultra等豪华车型,不仅在价格上对进口豪华车市场构成冲击,在产品性能上也毫不逊色。这导致以进口汽车为主的豪华汽车市场份额开始被国产品牌逐渐蚕食。
乘联分会的数据显示,进口超豪华及豪华汽车销量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去年进口超豪华汽车全年销量累计5212辆,同比下降31.29%;进口豪华品牌汽车累计销量58.43万辆,同比下降15.45%。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认为,中国车企的崛起和整体经济放缓的综合影响是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时,传统豪华品牌的产品也没有及时跟上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导致“性价比偏离”。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则表示,过去两年,传统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几乎所有产品领域都加速转向电动汽车,这让以燃油车为重点的国际车企措手不及,并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中国的盈利能力。
电动化及智能化的到来正在逐渐颠覆豪华汽车的传统定义。科技感的产品更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这对于传统豪华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阿斯顿·马丁能否在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还有待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