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的一个清晨,全球瞩目的SpaceX星舰再次挑战天际,却遗憾地在第八次试飞中未能完全成功,第二级飞船在短暂飞行后不幸爆炸。然而,这次尝试并非一无所获,因为星舰的第一级助推器再次成功实现了发射塔回收,这一壮举通过机械臂在半空中的精准捕获完成,宛如科幻电影中的“筷子夹火箭”。
这并非SpaceX首次展示其“筷子夹火箭”的绝技。早在2024年10月和2025年1月,星舰的第五次和第七次试飞中,一级火箭都已成功通过这种创新方式回收。尽管在第六次试飞中,由于技术故障,第一级火箭的捕获尝试被迫中止,但SpaceX仍在不断逼近其宏伟目标——在火箭升空后一小时内实现助推器的再次飞行。
这一目标的背后,是火箭复用技术的巨大飞跃。十年前,SpaceX通过“着陆腿”技术首次实现了火箭的一级回收,但回收后的火箭需要约50天的准备才能再次升空。相比之下,“筷子夹火箭”技术有望将这一时间缩短至1小时,理论上实现1200倍的效率提升。然而,这一技术的实现难度极高,SpaceX是目前唯一掌握该技术的火箭公司。
在中国,也有一群追梦人正沿着马斯克的足迹,试图在中国复制“筷子夹火箭”的奇迹。火箭专家唐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2024年创立了宇石空间,致力于打造中国版的星舰。唐文表示,火箭的未来应该像飞机一样实现“航班化”,而“筷子夹火箭”技术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
商业火箭市场的变化为宇石空间等初创公司提供了机遇。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迎来了第二个元年——商业化元年。随着星网集团和垣信卫星等大型星座计划的启动,商业火箭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然而,既有的商业火箭在运力和价格上都无法满足这一新需求,因此,低成本、可快速复用的4米以上直径火箭成为了必然选择。
为了降低成本,宇石空间采用了与SpaceX相似的技术路线,包括不锈钢箭体、液氧甲烷燃料和火箭回收技术。唐文认为,不锈钢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极限,更适合用于火箭回收。而液氧甲烷燃料则能减少发动机积碳结焦问题,提高火箭重复发射的效率。至于火箭回收技术,宇石空间同样选择了“筷子夹火箭”方案,尽管其技术难度极高,但复用效率和成本优势明显。
在唐文看来,造火箭就像造飞机一样,需要符合最基本的商业规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商业航天业也必将迎来价格战。因此,宇石空间所选择的“不锈钢+液氧甲烷+筷子收回”路线,正是为了打造最具性价比的火箭产品。
尽管宇石空间成立时间较晚,但唐文认为,商业火箭市场的增量空间才刚刚开启,远未形成固有的市场格局。老牌商业火箭公司技术路线绑定较深,而新玩家通过更好的技术路线有机会进行弯道超车。他希望宇石空间能够吸纳更多跨领域的顶级人才,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为商业火箭带来新的活力。
从材料级、组件级到全箭级,宇石空间已经实现了不锈钢设计闭环,并完成了从设计到生产、工艺、试验的全面突破。目前,宇石空间的生产试验中心已经全面竣工,国内首台直径4.2米的不锈钢薄壁共底贮箱也已正式下线。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宇石空间的火箭将实现首飞。
在唐文的带领下,宇石空间正朝着成为中国成本最低的快速复用液体火箭供应商的目标迈进。虽然中国的商业航天市场尚未出现像马斯克这样的狂人,但随着更多年轻有创新力的中生代进入这一领域,相信中国的商业航天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