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旗下软件部门CARIAD再度卷入裁员风波。据德国《商报》报道,大众计划在年底前对其软件子公司CARIAD进行人员调整,预计裁员1600人,占CARIAD现有员工总数5900人的近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计划并不涉及软件开发核心人员。
针对这一传闻,大众汽车在回应路透社的询问时表示,公司正按照2023年制定的CARIAD“转型计划”稳步前进。大众强调,去年已对CARIAD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旨在提升内部软件开发能力,并据此对员工规模进行相应调整。这一回应间接证实了裁员的消息。
在大众汽车集团年度新闻发布会上,集团CEO奥博穆进一步透露,CARIAD未来将集中资源于核心技术研发,涵盖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系统、云服务、数据处理以及后端解决方案等领域。这一战略调整背后,是CARIAD持续亏损的财务压力。2024年,CARIAD的运营亏损高达24亿欧元,成为大众集团盈利下滑的一大负担。
回顾CARIAD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20年,大众汽车便因软件问题导致ID.3车型交付延期,并因车机系统故障频发而遭受车主投诉。这一系列事件促使大众深刻反思,并于次年成立了汽车软件公司CARIAD,以期通过软件驱动实现向智能移动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CARIAD承载着开发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大众汽车操作系统VW.OS以及大众汽车云VW.AC的重任,同时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然而,现实进展却远落后于计划。原本定于2023年发布的E³ 1.2高端软件平台被推迟,而下一代2.0平台更是预计要到2027年或2028年才能推向市场。这一系列延误直接影响了奥迪Artemis、保时捷Macan纯电版等多个项目的进度。
面对重重挑战,大众汽车集团对CARIAD进行了全面重组,包括更换首席执行官在内的高管团队。新任CEO彼得·博世上任后,虽然强调CARIAD将继续自主研发软件,但实际操作中,大众采取了更加灵活多变的策略,加快了与外部企业的合作步伐。
在中国市场,CARIAD于2022年成立了子公司,并与地平线、中科创达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互联解决方案。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还成立了全资公司,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研发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进一步加速软件布局。
在美国市场,大众同样动作频频。2024年6月,大众宣布向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投资50亿美元,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享电动汽车架构和软件技术。这一举措旨在巩固大众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与众多竞争对手展开激烈角逐。
裁员风波背后,折射出大众汽车集团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大众集团营收略有增长,但汽车业务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出现下滑。特别是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5%,主要受到固定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大众集团不得不更加注重开源节流,对长期高投入、低回报的CARIAD部门进行调整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也给CARIAD的业务推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在保持战略灵活性的同时,确保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大众汽车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全球头部车企,大众汽车集团在下一个汽车时代的竞争中,既需要魄力进行变革,也需要定力坚守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