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建设步伐正在加速,一系列重大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该国在低轨卫星通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12月16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携带着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成功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为后续的互联网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幅壮丽的发射场景被相机定格,画面中火箭划破天际,留下一道耀眼的轨迹。
在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中泰双方的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调试低轨通信网络移动信关站,这一举动显示了卫星互联网技术在国际合作中的广泛应用。不久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再次传来捷报,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也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些卫星使用了Ka等频段载荷,旨在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互联网,这一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全球性通信系统,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利用分布在不同轨道的空间节点,通过星间链路和地面信关站连接,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组网互联,为用户提供泛在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有效弥补传统移动通信服务的不足,还能在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应急通信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涛认为,卫星互联网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它能让信息更通畅、高速,覆盖更广泛的环境。盛邦安全科技集团董事长权小文则强调,卫星互联网不是对卫星通信网的升级改造,而是重构。通过部署成千上万颗低轨道卫星,卫星互联网不仅能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还能为航空、航海、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可靠的通信支持。
在通信能力方面,卫星互联网采用的高通量卫星技术显著提升了卫星通信的能力。利用高频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卫星互联网能够提供传统卫星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容量,为虚拟现实、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持。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卫星互联网实时接收前方道路的拥堵信息,并迅速调整行驶路线,避免陷入交通堵塞。
然而,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权小文指出,卫星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它极易受到干扰、截获甚至攻击。因此,需要确保“天”与“地”之间的传输安全,同时兼顾卫星之间及地面网络内部各节点间的安全防护。为此,应通过新型的加密技术重新定义网络边界与用户身份验证机制,提升卫星互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
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发展还需长期布局。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于远航指出,低轨空间资源有限,且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地球低轨道和通信频段资源的获取遵循“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则。因此,为了通信领域的独立自主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通道考虑,需加速发展互联网星座,尽早布局低轨卫星频谱资源。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航天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张涛指出,商用航天的发展可以利用民营企业高效、快速创新的优势去发展相关产业。当卫星互联网建设更加完善后,普通人将能够在偏远地区享受到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无论是在沙漠里打游戏、在雪山上发朋友圈、在深海里直播,还是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享受满格的通信状态,都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