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内关于周销量榜单的争议再度升级,这一风波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的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指出,部分车企频繁发布的周销量榜单无法准确反映市场规律,反而加剧了行业内卷现象,因此建议停止此类榜单的发布。
这份倡议书被视为对某知名新能源车企的直接回应,该企业因其每周发布的销量榜单而备受关注。有趣的是,在该企业响应倡议、暂停发榜后,网络上却流传出了一份排版风格与其极为相似的“民间版”周销量榜单,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野榜”,该企业高管迅速出面澄清,坚称该榜单并非官方发布,呼吁消费者不要轻信。这一事件再次将周销量榜单的争议推向高潮。
事实上,关于周销量榜单的争议由来已久。每当榜单排名出现较大变动时,总会伴随着各方的激烈讨论。排名上升的车企往往会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而排名靠后的车企则往往对榜单数据持怀疑态度。
在过去,汽车行业通常按月发布销量榜单,这一惯例得到了行业内广泛认可。然而,自2023年上半年起,某新能源车企开始打破常规,每周发布一次销量榜单。这一举动虽然为其赢得了不少关注,但也引发了友商们的不满和质疑。
更为严重的是,周销量榜单的泛滥使得榜单数据变得极具欺骗性。各种细分市场、限定条件下的榜单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有些车企甚至趁机搞起了抽象榜单,如“极字头品牌销量”、“前十倒数榜”等,这些榜单纯粹是为了制造话题和争议。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五花八门的榜单不仅难以提供有价值的购车参考,反而容易干扰其判断。而对于车企而言,周销量榜单也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利益。由于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复杂且生产周期长,车企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向供应商下达需求、按计划排产,因此周销量榜单的变动对车企的生产计划影响有限。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车企而言,周销量榜单的意义都不大。与其每周都陷入销量排名的争斗中,不如将精力投入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