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哪吒汽车深陷舆论风波,有关其研发团队解散的消息甚嚣尘上,甚至有报道称其上海总部被供应商围堵。对此,哪吒汽车在3月19日迅速发表声明,坚决否认了“解散研发团队”的传言。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完全如此。据红星资本局从哪吒汽车前员工处获得的消息,哪吒汽车的智能驾驶算法、座舱软件等部门已经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失,智驾业务更是已经外包给外部公司。这一消息无疑为哪吒汽车的现状蒙上了一层阴影。
哪吒汽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链紧张。据透露,由于公司账上资金匮乏,即便面临强制执行,也可能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应对。这一困境使得哪吒汽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哪吒汽车在3月22日宣布与泰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NLTH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100亿泰铢(约合21.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支持。然而,这对于哪吒汽车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要真正走出困境,还需克服诸多挑战。
哪吒汽车的困境不仅仅体现在资金链上,员工问题也愈发凸显。多名离职员工表示,哪吒汽车在去年11月主动提出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并承诺在劳动关系解除后60个工作日内支付欠付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N+1)。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员工仍未收到应得的款项。哪吒汽车虽然与员工签署了劳动仲裁调解协议,但到了约定的支付时间,公司却未履行承诺,且对逾期未做任何说明。
更令人震惊的是,哪吒汽车还被曝出涉嫌将员工的劳动合同转签到没有太多固定资产的主体下。据离职员工透露,早期员工们签的主体多是合众新能源,但大约在两年前,哪吒汽车开始有计划地将合同改签到智合、合智、众联天下等不同的主体下。这一行为引发了员工们的强烈不满和担忧。
目前,涉及到的哪吒汽车离职员工至少已有1500人,他们组成了多个微信群,在群内讨论并分享信息,其中不少群已经满员。这些员工们纷纷表示,哪吒汽车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权益,他们将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员工问题,哪吒汽车还面临着供应商的压力。一名哪吒汽车在安徽的营销服务供应商表示,从2023年底至今,哪吒汽车欠了他们近200万元的款项,这些欠款多为垫资、场地费和活动执行费用。然而,哪吒汽车对此却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为了应对供应商欠款问题,哪吒汽车在总部召开了供应商大会,并提出了债转股的方案。据21世纪经济报道,哪吒汽车计划将供应商对其70%的债权转化为母公司合众汽车层面的股权,剩余30%的债权则作为无息留债以现金方式分期清偿。哪吒汽车方面表示,这是为了“活下去”。然而,这一方案能否得到供应商的广泛支持,还尚未可知。
哪吒汽车的困境无疑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更要加强内部管理和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