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的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在“内卷化”和“零和博弈”的市场分析框架下,这一举动被普遍视为对现有外卖巨头美团的挑战,预示着行业格局或将迎来重大变革。然而,二级市场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京东的入局并未立即引发美团股价的显著波动。
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观察者的深思:是二级市场未能准确理解京东对行业潜在的冲击,还是其中另有隐情?本文试图从多个维度剖析这一复杂局面。
首先,外卖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商家、平台与用户三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京东虽然拥有强大的电商背景,但在外卖领域却面临商家和用户主动性缺失的难题。商家对于新平台的接纳程度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转变,都是京东需要克服的关键障碍。因此,尽管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市场,市场却持观望态度,对其能否迅速打破现有格局表示怀疑。
其次,京东此番高调进军外卖市场,意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美团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应对产业变迁,调整战略阵型。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使得京东的入局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为了验证舆论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我们回顾了美团和京东在关键时间点的股价走势。结果显示,两者股价并未呈现出预期的“此消彼长”关系,反而呈现出携手升降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京东外卖业务前景的复杂态度。
京东进军外卖市场的两大武器——降低商家佣金和为骑手缴纳社保,虽然直击行业痛点,但逻辑推演中却忽视了几个关键环节。一是用户行为习惯的转变难度,外卖市场高度依赖规模效应,京东能否迅速吸引大量用户成为关键。二是商家和骑手的真实需求,降本和福利虽然重要,但并非唯一诉求,服务品质和长期发展同样关键。
近年来,餐饮业的连锁化程度大幅提升,价格战愈演愈烈。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上升,企业开始调整定价策略,价格战逐渐平息。这一趋势促使外卖行业向服务和品质转型,美团推出的“品牌卫星店”和“明厨亮灶”专区便是明证。在此背景下,京东降低佣金能否赢得商家优先级的支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用户作为平台经济的命脉,其参与度直接决定了京东外卖业务的成败。此前,抖音作为外卖行业的“闯入者”,虽然拥有海量用户资源,但最终因利益选择和用户行为固化等原因收缩业务。美团凭借产品创新,如“拼好饭”模式,成功击中了用户心坎,构建了商家、平台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京东外卖业务起点虽低于抖音,但管理层寄望于通过骑手和商家两方面突围,走品质外卖路线。然而,商家配合平台的前提是“起量”,而“起量”又依赖于用户规模。这构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循环,使得京东外卖业务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迅速起量,京东不得不对商家加大补贴,并对外采买流量。这导致销售费用激增,给京东财报带来压力。因此,京东外卖团队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需要在短期内实现业务突破。
京东进军外卖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商家观望态度、用户参与度不确定性以及对手的积极应对,都使得这一局面充满变数。资本市场对于外卖市场的一系列变量持保守态度,也在情理之中。
在结束之前,我们注意到外卖员群体的立场同样值得关注。近期香港户户送外卖撤出市场的消息引发了媒体关注。据HK01报道,户户送单量减少,外卖员收入下降,对于撤出市场并不感到意外。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外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外卖员群体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