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燃油车逆袭,电车生死战:盈亏成关键,燃油车能否持续领跑?

   时间:2025-03-26 16:23: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4年的汽车市场中,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较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前半年的市场格局几乎被电动车全面占领,然而,在后五个月里,燃油车却上演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反击。近两个月来,双方之间的争夺愈发白热化,业界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电动车能否重拾升势,而燃油车的强势回归是短暂现象,还是预示着更深远的市场变革?

探究这一问题的根源,还需从电动车的技术基础谈起。当初,新造车势力崭露头角时,它们声称电动车打破了燃油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上的壁垒,为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然而,经过数年的发展,这些新造车企业所强调的硬件和软件优势并未形成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事实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自身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相对有限。

以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为例,除了少数领军企业外,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的动力电池均来自外部供应商。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主机厂手中。同样,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也大多源自供应商,这使得电动车在硬件技术上难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软件方面,虽然新造车企业普遍强调互联网服务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优势,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互联网服务的操作系统大多由互联网企业掌控,而在智能驾驶技术上,新造车企业也很难说已经超越了专业的智能驾驶技术企业。这些技术同样不会独家供应给某一家车企。

更为严峻的是,电动车企业普遍面临着盈利难题。自2016年以来,大多数新造车企业已经历了九年的发展,但至今仍未能实现盈利。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新造车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尤为脆弱。

面对这一局面,传统燃油车企业看到了电动车的重大隐患。多家新造车企业因缺乏盈利能力而陷入困境,甚至传出解散研发团队、工厂停摆的消息。这进一步凸显了新造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

与此同时,传统燃油车企业纷纷发起价格战。国产燃油车将价格降至5万元以下,而外资车也大幅降价,如雅阁、天籁、凯美瑞等热销车型如今仅需10万元出头。由于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的成熟,燃油车在降价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相比之下,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高昂,即使是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每度电的价格也高达300元。一辆续航600公里的电动车大约需要100度电池,仅电池成本就达到3万元。还有近半数的新能源汽车为混动车型,需要额外增加一台发动机,成本更高。

因此,燃油车企业认为价格战对它们更为有利。通过激烈的价格战,可以淘汰那些仍处于亏损状态的新造车企业,从而赢得市场的最终胜利。尤其是外资车企,由于它们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较大,因此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在中国市场发起价格战。

一些外资车企还凭借其独特的节油混动技术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并逆势涨价提升利润。这些利润为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燃油车企业正通过价格战不断挤压新造车企业的生存空间。只要价格足够低,燃油车就有可能赢得市场的最终胜利。而新造车企业则需要在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