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科研团队在细致研究从火星采集的岩石样本后,发现了迄今为止火星表面最大的有机化合物。这一突破性发现意味着火星上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与生命相关的化学物质。
这项研究成果已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岩石样本名为“坎伯兰”,是“好奇”号于2013年5月在火星盖尔陨石坑内钻取的。科研团队借助“好奇”号携带的尖端分析设备,成功在样本中识别出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分子,这些分子分别包含10、11和12个碳原子,是脂肪酸分解后的残留物。
脂肪酸作为地球上生命化学构成的关键元素之一,它的出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化合物不仅能在生命活动中形成,还能在无生命条件下,通过地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自然生成。
美国航天局官方网站透露,“好奇”号之前已在火星上探测到一些较小的有机分子,而此次发现的较大有机化合物标志着火星有机化学研究正朝着生命起源所需的更高复杂性迈进。这一发现无疑为火星生命的探索开启了新的篇章。
此次发现也为未来火星样本返回地球计划增添了信心。科学家表示,这些大型有机分子的存在,降低了它们在火星极端辐射和氧化环境下被破坏的担忧。这意味着,这些分子有可能在火星上保存了数千万年之久,为地球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好奇”号自2011年11月发射以来,已在火星执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探测任务。2012年8月,它成功着陆于火星盖尔陨石坑,主要目标是探究火星历史上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尽管其原定任务期限仅为两年,但经过多次任务延期,“好奇”号至今仍活跃在火星探索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