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伏“抢装潮”背后:乱象频发,行业出路何在?

   时间:2025-03-26 22:29:5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光伏行业内部的一系列“怪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从抢装、抢货、抢生意,到违规、伪装、违约,甚至二次违约,行业异常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复杂的市场动态和政策影响。

今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业内简称“136号文”),旨在全面推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然而,相较于未来市场化时代的前景,行业更关注该政策能否带来“及时雨”效果。

“136号文”明确了差价结算机制,以今年6月1日为界限,此前投产的“老项目”电价将在市场化价格基础上补差价,而此后的“新项目”则全部实行市场化竞价。加之1月17日出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在5月1日前可全额上网,5月1日后则只能全部自发自用或余电上网,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更是只能自发自用。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发了下游企业的抢差价、抢项目认定资格、抢上网的“430”“531”抢装潮。

这一抢装潮对上游设备需求短期内激增,使得持续下跌了近两年的组件价格迎来上涨。市场主流的TOPCon产品,自2月19日至26日当周首次交易均价上涨以来,一个多月内涨幅已超过7%,分布式项目的组件价格上涨约10%,上游的电池片、硅片、硅料价格也持续走高。

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认为,随着抢装的持续,光伏供应链涨势有望维持至四月中下旬。然而,近期业内已出现不少担忧的声音。在3月20日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北京峰会上,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的高管均对今年全年,尤其是下半年的装机需求和产业链价格表示不乐观。有分析师认为,组件价格在年中抢装结束后可能迎来更大跌幅。

这种对后续走势的看衰,让一些厂商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只为在这波涨价中尽可能多赚些利润。行业内部出现了增产和毁单的现象,多家垂媒、机构称组件端3月以来排产大涨超20%,去年底达成的去产能节奏被打乱。

新浪财经报道称,抢装潮中个别企业违反了去年底的自律公约,超比例生产,并重新调整上半年配额。增产是为了高价出货,现货价随之水涨船高,一些下游投资商反映,分布式项目组件年初不到0.6元/W的价格难以消化,而近期0.8元/W的价格全款却可能抢不到货。

不仅如此,一些厂家甚至打起了存量订单的主意。3月上旬起,不断有经销商称组件厂频繁违约,原来0.7元/W以下签单锁定的货,大量遭遇毁单。即使还未毁单,交付周期也被数次拖延。有经销商愤怒地表示,这是通过拖延让自己无法交代,继而主动弃单,质疑契约精神何在。

部分下游开发商怕抢装被拖后腿,开始另觅渠道,但买到的却可能是“假货”。3月17日,光伏龙头天合光能和BC光伏组件双巨头之一的爱旭股份,均发布声明,提示非官方渠道购买组件可能形成的风险,并给出了鉴别防伪教程。

这背后,很可能是部分代工厂为赚快钱私卖A货的“变形记”。更有下游投资商称,在第一次被违约后加价,但无奈行情涨得快,马上又遭遇“二次违约”。种种乱象让行业内部人心惶惶。

地方政策端也不乏争分夺秒、忙中出岔的情况。先是两大省角力抢出落实政策的传言,而后3月25日,湖北省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引起轩然大波。该实施细则要求全省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自5月1日并网投产起第一个自然年的上网电量不得超过发电量50%,超出部分电网公司可暂不予结算。不断有声音质疑其是“政策加码”,随后又有消息称该实施细则是内部机密文件,此次“偷跑”属于泄密行为。

还有声音担心,如果地方对此次改革存在加码从严趋势,可能会让近期市场进一步畸变,出现更多的乱子。虽然有业内人士指出类似情况多属个例,但在光伏行业体量暴涨的近五年来,每个环节都挤入了太多的玩家和利益,从近期社交平台不断爆出的消息来看,甚至有玩失踪下线、催发货被砍的极端案例。

自2023年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以来,行业就在讨论“大洗牌”。到了当年四季度,以营收、净利双龙头为代表的大厂开始亏损,及至2024年亏损进一步加剧,关于出清的讨论也愈发频繁。然而,2025年一季度即将过去,出清却根本看不到终点。

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分析师谭佑儒称,从目前情况来看,光伏的“内卷”周期在慢慢拉长,行业还没有脱离同质化竞争的窠臼,同时收并购进度较慢,出清通道不通畅,前景并不乐观。他认为,行业愈发从此前期待的V型快速出清结构被磨成长周期网状出清结构,甚至目前更需要讨论的都不是何时出清,而是真正的底部到了没有。

对于出清,从主管部门到行业协会再到各大龙头,去年以来已经数次发声强调其重要性,并持续在落后产能出清、企业兼并重组、防止同质化竞争、内卷外溢等领域找突破口。但新一代N型产品攻势猛烈,旧产能退出速度却不匹配,新产能也愈发同质化。

一位龙头企业副总裁称,面对全产业链主材1000GW-1500GW产能对应600GW需求的现状,自己对出清“不敢乐观”。他还同时无奈表示,虽然大家都知道出清应该从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开始,但从过去两个季度的情况来看,这部分产能的离场异常缓慢,“还有很多其他利益在其中影响着进度”。

光伏新政对光伏市场行情的刺激,就像是一部热门电影带来的观影热潮,虽然短期内推动了票房和行业的发展,但如果没有真正的解毒剂,行业还会旧疾复发。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每次周期都不尽相同,但问题分析来分析去,出现频次最多的还是招商、资本、企业的一哄而上,以及扩产、涨价降价的一窝蜂现象。

多位专家表示,“136号文”是新能源全面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政策,改革会有阵痛,政策更需细化,但改变是必须的,短痛好过长痛。面对变局,应该相信行业,相信市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