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车辆年检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风波,众多车主纷纷向笔者咨询相关问题,微信几乎被消息淹没。
作为一名自2003年起便涉足车辆检测领域的“老兵”,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剖析这一热门话题。
提及OBD(车载诊断系统),不少车主觉得它高端且复杂。其实,它就是一个简单的车辆自检系统,可以比作车辆中的“健康监测仪”,当车辆出现故障时,它会及时发出警报。
回想起2008年,当我初次接触OBD时,它还是一种稀有设备。但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我断定它未来必将普及。如今,这一预言已成现实,大多数2011年后的汽油车都已标配OBD。
关于“三次检测不通过即强制报废”的传言,我深感荒谬。这无异于说:“感冒三次量体温不退就得安乐死。”事实并非如此,车辆检测不合格,只需去修理,修理后再检测,合格即可。
在我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从未见过因OBD问题而被报废的车辆。反而,我目睹了不少车主被误导,更换了大量原本无需更换的零件,这实在令人痛心。
前几日,我遇到了一位开2015年款宝马的车主。他因贪图便宜,更换了一个非原厂的三元催化器,结果导致OBD频繁报警。原厂配件要价一万多,这让他十分苦恼。我告诉他,这就是典型的“贪小便宜吃大亏”,非原厂配件的性能不达标,车辆电脑自然会报警。
还有车主向我咨询:“老车是否需要强制安装OBD系统?”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帮朋友改装他那辆1992年的老奔驰。我告诉他,2011年7月前的老车无需检测OBD,只需进行尾气检测即可。
说到车辆年检的变化,从去年10月起,10年内的非营运小车检测次数从3次减少到了2次。这才是真正的政策变化,却被某些自媒体夸大其词,误导公众。
对于那些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的自媒体,我深感不满。与其制造恐慌,不如多向车主传授一些车辆保养知识。例如,定期更换机油、及时检查传感器等,这才是保持车辆健康的正确方法。
至于“车辆检测不通过即报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车辆只有在行驶里程超过60万公里,或经过反复修理仍不达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强制报废。
在我30年的修车生涯中,遇到过最可笑的一件事是,有位老爷子听信了自媒体的谣言,当他的车辆OBD报警时,他立刻前往4S店,花费一万多更换了氧传感器。然而,诊断报告却显示,问题仅仅是因为油箱盖没有拧紧,导致系统检测到燃油蒸发泄漏。老爷子得知真相后,气得差点砸了4S店门口的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