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资本市场中,一个意想不到的IPO事件吸引了众多目光,主角是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信超市”)。
3月20日,宏信超市成功通过港交所的IPO聆讯,为连锁超市板块注入了新鲜血液。这家主要植根于扬州的地方零售品牌,多年来首次将业务版图扩展至资本市场。
宏信超市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扬州地区,仅在邻近的泰州市设有少量超市和便利店。根据2023年的销售额数据,宏信超市在扬州超市运营商中排名第二,占据9.1%的市场份额;在苏中地区排名第五,占2.3%的市场份额;而在苏州,其排名为第二十,市场份额仅为0.4%。
尽管宏信超市的定位限制了其规模的迅速扩张,但它在江苏省内依然拥有51家超市和109家便利店。还经营着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江都商城和3000平方米的宏信龙购物中心。在业态层面,宏信超市的业务较为传统且多样化,除了零售业务外,还涉足批发业务。2021年,公司获得了金龙鱼食用油在扬州地区的非独家分销权,该业务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已接近57%。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难以登上资本市场舞台的企业,却创造了零售业IPO的奇迹。宏信超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成立的江都商城,以及2005年成立的江都商城宏信超市。经过更名、合并、管理层收购等一系列动作,这家原本由扬州市江都区国资控股的连锁企业,如今已成为以高峰为实际控制人、管理层共同持股的准上市公司。
宏信超市进入连锁超市行业后,这个行业便进入了调整期,多家原行业头部品牌如新一佳、农工商、好又多等逐渐消失。如今,行业依然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整体尚未看到明显的复苏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告别零售业的上市公司众多,而新入局的头部玩家却寥寥无几。试图冲击IPO的零售企业,除了宏信超市外,还有张文中博士领衔的物美。
张文中博士在1994年意外进入连锁市场,当时物美是中国市场的零售之光,一度成为超市的代名词。2003年,物美商业成功在港股上市,比现在的超市龙头高鑫零售和永辉超市都要早得多。然而,张文中突遭变故,物美商业无奈退市。2018年问题解决后,张文中重整旗鼓,全面反击,将物美商业资产重新推向港股市场。然而,尽管物美和麦德龙中国的体量更大、业态更新颖,但排队三四年后依然未能成功上市。这释放出一个信号:规模已经不再是零售业的主要诉求。
相比之下,区域性零售品牌虽然规模一般,但深耕本地市场,服务深化的空间更大。宏信超市的多元化业务,如批发、供餐等,让市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现实依然严峻。宏信超市的业绩在去年陷入了下滑的困境。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4.32亿元、13.29亿元和14.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08.0万元、5106.5万元和5106.2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82%至10.06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1.13%至2407.8万元。
因此,宏信超市的挑战并未结束。它需要证明当下的业务价值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以避免重蹈联华超市、北京京客隆以及更早之前卜蜂莲花的覆辙,最终实现有效上市。